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瑞典从小学到大学的免费教育究竟多让人羡慕

瑞典从小学到大学的免费教育究竟多让人羡慕

阅读量:3886774 2019-10-28



一,瑞典的教育体系
分为幼儿园,学前班,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以及高等教育。
幼儿园 (1到5岁):
瑞典的娃娃从一岁就能上幼儿园了,这个不免费。在幼儿园小朋友的主要任务就是玩,接触大自然,还要学会生活自理。
在瑞典的很多幼儿园,家长都可以选择让孩子在室外午睡。让小小孩(瑞典孩子满一周岁就可以开始上幼儿园)在零下10度的天气里躺在雪地里的婴儿车中午睡,也是瑞典人眼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瑞典孩子上幼儿园的任务就是玩玩玩。瑞典人相信,玩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在户外的玩耍。
一份典型的“户外小组”整周课程表,是这样的:
周一:沙滩或游乐场周二:游乐场或集体出游周三:森林周四:上午为“室内时光”,下午去图书馆。周五:体育场在瑞典人看来,户外活动和天气没有太大关系。“没有坏天气,只有不合适的衣服” 是一句被当地人挂在嘴边的话。家长要为上幼儿园的孩子准备好适合各种天气的户外衣物。要知道,不论刮风下雨或是雪花飘飘,孩子们的户外活动可不会停。
进餐也可能在户外。每到户外用餐时间,幼儿园老师需要严格测量食物的温度并记录在案,以确保符合“热食温度不低于60°C,冷食不高于8°C (对,牛奶是冷食)”的法定基本要求。而且,哪怕是最小的孩子,也是自己吃饭,吃多吃少随自己,老师不喂。
学前班(6岁):
小朋友6岁就要进入学前班学习一年,学前班跟小学在一起,这一年小朋友要学会如何适应学校生活,主要任务还是玩。

义务教育(7到15岁):
这个跟中国九年制义务教育是一样的,从一年级到9年级(7到15岁),瑞典教育法规定这个年纪的孩子必须要接受义务教育。免费!
学校设有专门的语言班,教刚来瑞典的移民或者难民的孩子学习瑞典语。值得一提的是,在瑞典,公立学校和大部分私立学校都是免费的,也有极少数收费的私立学校。公立学校会有更多的资源,比如说,每个星期会有一节母语课,在瑞典的公立学校,每个移民学生都有母语课,每周一次,为了保证这些孩子不忘记本国的语言。这点我特别欣赏瑞典政府的做法。
瑞典的每个学校教授的课程都一样的,在小学及初中阶段,会有瑞典语、英语、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与手工、体育和健康。高中因为学习的方向不同,课程肯定也相应不同。
自然科学的科目包括生物,物理,化学以及科技。
社会科学的科目包括地理,历史,政治以及宗教。
艺术包括音乐和美术。
手工包括家政(比如烹饪和缝纫)和木工。

林林总总加起来一共16门课,加上从6年级开始时要学习的第二外语,一共17门课。每门功课的得分是从A到F, F就是不及格,E是及格。A是优秀。其中A算20分,B算17.5分,C是15分,以此类推E是10分,F则是0分。满分是340分。得分不光是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也非常重要。要想上好的高中,总分至少要达到300分才可以,所以也要加倍努力。
在瑞典读小学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师会让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要有自己的想法,分组讨论很多。平时作业不多,但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一点都不容易。一般作业布置下来不是第二天就要交,而是下个礼拜或者下下个礼拜才交。
义务教育阶段的3年级、6年级和9年级会有全国统考,以评估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个考试只考三门课,瑞典语,数学和英语。其它学科的考试没那么正式,而且大多不限制时间。
书包很轻,基本就是空的(课本以及学习用品平时都放在学校),有时候会有第二天要交的作业,还有体育课时,书包里要装上准备换洗的衣服。学校里几乎每个学生都有手机,主要是用于与家长紧急联系。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交给老师,放学的时候再还给学生。小学生基本从四年级开始就自己上学放学了。远的同学可以乘坐公共交通,不管多远,都是独自上学放学。体育课有游泳,滑冰,攀岩,踢球,初中还会去滑雪。

高中教育 (16到18岁)
高中(10到12年级)是可选的非义务教育,有两个方向,如果你想继续去大学深造,你可以选普通高中,如果你想早点工作,可以去职业高中。
瑞典从高中起就要选择自己以后想从事的专业,普通高中有不同的项目可以选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比如有自然科学,艺术,经济等等。
职业高中也是五花八门,同样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你甚至可以选择学习驯马,是不是很有意思。

高等教育
在瑞典的大学,学生通常通过三年的全日制学习可以获得学士学位(像医学、法学这样的个别学科学制会更长)。已取得学士学位的学生则可以通过一年或两年的全日制学习获得相应的一年制或两年制硕士学位。如果选择继续深造,那么可以在完成至少四年的全日制学习后获得博士学位。
二,瑞典教育理念:孩子不需要刻意培养
创造力远比分数更重要
在瑞典,提起作家林格伦和其创作的文学作品《长袜子皮皮》可谓无人不知。这本书所传达出来的思想也成为教育子女的理念启蒙。随着现代自由教育思想的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严厉要求儿童,无条件服从的教育只会使他们产生压抑和自卑感,让他们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而创造力,远比死读书和考试分数更重要。  
 瑞典小学生富于创新,积极主动。有次上英语课,老师刚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新单词的发音,一个男孩马上站起来纠正,指出老师的发音不对。这个男孩还跟老师阐述了他曾经在英国读过书的经历,坚信是老师写错了,这位老师并没有因为男孩的挑错而尴尬,反而认真查证起来。经查实,老师马上给所有学生道了歉,并让学生大声地把该单词再念一遍。整个过程很自然,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不仅仅是语言课,在上数学课时,老师也在充分发掘学生们的自主创新思维。授课老师从来不强调自己知道的是唯一答案,而只是强调答案的相对性。遇到自由发言的时候,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哪怕自己的观点不成熟,也自信地说出来。在这里,随处都能看到皮皮的身影,人云亦云、盲从都会被看成是没有主见的表现。
孩子不需要刻意培养
这个礼物本身就是最好的,而不需要通过后天的雕琢变得更好。
有位孩子在认真涂抹试图画一架飞机,妈妈发现孩子画出的图形清晰不明,主动上前告诉他应该怎么画,旁边的老师听到妈妈的指导面露不悦的上前制止,她说不要用大人的标准对孩子的创造力进行好坏优劣的评价。
老师的做法就是“孩子所做的都是最好的,他不需要变得更好”,幼儿园老师教授绘画的方法完全是自然教学,就是把画板和颜料放好,然后任由孩子们涂抹,决不加任何限制。而在最后总是夸赞每个孩子的作品,从不表扬也从不批评。与其说她们在教画画,不如说是在锻炼孩子的创造力。在她们眼里,具体的绘画技能远远赶不上孩子的创造性重要。
社会属性大于家庭属性
瑞典人认为孩子首先是社会的,其次才是家庭的,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不能侵犯孩子的权利。
在瑞典人的家里,孩子吃饭时很随意,父母亲从不勉强孩子,而是让他们自己决定是否要吃饭。
瑞典人对孩子自主性的尊重体现在许多方面。除了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外,瑞典人很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决不把大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很少对孩子进行道德说教。在不妨碍他人和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儿童做任何事都不会被制止。
中国父母带孩子去别人家做客,道别时总要求孩子说一番客套话。而瑞典孩子在这方面似乎不太讲究,父母也少有督促他们讲这些礼貌的。有一位中国朋友带着自己的瑞典丈夫和他们的儿子到邻居家做客,告别时那孩子转身就跑,妈妈会把他喊回来,告诉他要讲礼貌。可爸爸却在一边说,不必对小孩子要求过多,等他们长大了,再学这些礼节也不迟,这就是瑞典。
三,瑞典学校提供的免费午餐是豪华自助餐

瑞典《教育法》规定,学校每天都要为所有7-16岁的孩子、大部分16-19岁的学生提供免费的、营养的校园午餐。免费校园午餐从1940年代开始在瑞典推广,希望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营养,以保证他们有足够的精力进行学习。另外,在瑞典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午餐中教学,即午餐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老师们和孩子们一起吃午餐,这就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在正式课堂之外和学生亲密交流的机会。

瑞典学校的午餐多以自助形式供应,主菜通常是热菜,比如炖土豆、意大利面、米饭等等,也会考虑素食者的需求。配菜有沙拉、面包、黄油等等,饮品则为牛奶和水。学生的饭菜量、种类完全是自主的选择,如果学生的餐盘中有饭菜剩余,老师则可以借此机会向学生传递“酌情选择和避免浪费“的信息。另外,学校也会为孩子们安排自己制作午餐的实践机会。瑞典的校园午餐供应时间一般在上午11点至下午1点之间,学校必须保证学生至少有20分钟的时间可以坐下吃饭,还需另外考虑取餐和收盘子的时间。

每天的菜色都会在学校网站或是食堂外的黑板上公布出来。如果学生因治疗需要、宗教习惯、过敏等合理原因,对膳食有特殊的要求,学校则会特别准备。校园午餐大多都使用新鲜的食材,比如用于沙拉和热菜中的新鲜蔬菜,也可能有部分的冷冻食品,但是很少会是罐头食品,更不会用预包装的食物。瑞典对校园午餐有具体的、细致的规定——学生的每顿餐食至少要有100克,且来自5个品类的水果和蔬菜、每月供应香肠的次数不能超过3次以防止脂肪和盐分过量、每月一次血肠或动物肝脏、素食者的餐食中豆类取代肉类、每周至少一次鱼类、不供应甜食等等。瑞典校园午餐的花费大概是每人每年6400克朗左右,其中包括食物、人力成本和交通运输等花费,用当地税收来支付。

对烹饪校园午餐的厨师们来说,认真努力工作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们开心地吃上新鲜、健康、美味的午餐。
四、老师不能训斥,瑞典的孩子们是怎样学习的?
作为世界上教育投入比例最高的国家,瑞典的儿童教育十分发达且具特色。在这里,初级教育十分注重孩子的生活能力和人文培养,瑞典的孩子到12岁为止都没有成绩单,老师也不会给孩子排名,孩子们之间没有比较与竞争。学生们的任务是超越自己,这也是瑞典成为世界最强创新能力国家之一。
“高福利”使瑞典享誉全球,这种高福利在儿童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瑞典儿童一直到大学都享受义务教育。在中小学期间,学生在校的一切费用,包括午餐、文具等都是免费的。尽管如此,国家还按月给孩子的1050瑞典克朗的零花钱。对儿童的优待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瑞典城市每个社区都有免费的公众图书馆,里面有不小的儿童阅览区,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琳琅满目,甚至还有不少的中文图书。每天下午,这里的读者主要是放学后的孩子们,他们在一起读书、讨论作业。乘公交车出行,婴幼儿及父母都可免票,不用从前门排队上车,车上有专门的位置,备有固定小孩车的保险带。司机看到赶车的儿童,会耐心地等侯,有时还会倒倒车,让孩子少跑几步路。有一次,儿子放学过马路,手里的塑料袋破了,袋中的衣物洒落在马路中间,顿时不知所措。几辆车的司机见状,将车停在十几米之外的地方,等儿子收拾好东西跑上了人行道,才缓缓地驾车驶过。不过儿童在节假日搭乘公交车可不自由,儿童的月票这时不能使用,12岁以下儿童必须在成人的陪伴下才能乘车。这种办法有效地限制了儿童的非正常外出,保证了儿童的安全。
瑞典的小学都是小班教学,每个班只有十几名学生。而且条件也是一流的。尽管如此,除校长之外,老师却没有自己的办公室。他们与学生一样,只有宽大教室中的一隅课桌。老师讲完课,就坐在课桌旁备课、批改作业,或到学生跟前进行个别讲解。在教室里,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围在老师身边听辅导的情形。老师对学生、学生对老师都是直呼其名,无拘无束,老师和学生看起来完全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老师虽然没有办公室,但工作累了可以到学校的咖啡屋品品咖啡。
瑞典学生的书包轻得让人难以置信,只有日记、英语(语文)、数学3个本,其它教学物品都放在教室里学生自己的盒子中。日记本很特别,每学期一本,每天一格,每周两页,主要用来记录老师讲课内容和学习日记。老师每周在上面写下对学生的评语,提示下周注意事项。每用完一页,孩子沿虚线撕去一角。孩子的在校情况可以从日记本上一目了然。
语文教学没有教科书,但学习内容十分丰富,教学方法也很灵活。每周一教单词,然后让学生回家用这些词汇组句,老师不仅要检查组句情况,在周五还要必考周一所学的单词。老师还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同情况,推荐阅读书,组织排练短剧。甚至让孩子写自己国家的历史。遇有重要活动,还让孩子们轮流编写、打印通知带给家长。这些活动,使得学生的文字和口语表达能力进步很快。瑞典小学生的数学课对中国孩子来说是再轻松不过的了,四年级的水平与我国小学二三年级的差不多。不用怀疑瑞典人的数学能力,瑞典的成人普遍精于计算。瑞典在儿童数学教学上很善于“循序渐进”。
到过北京“宜家家居”商城的人,都会对瑞典家具精巧的构思、精良的制作叹服。到瑞典的小学看看儿童们的木工课,就不难理解其中的个由了。瑞典的森林资源极为丰富,覆盖率达57%。小学生一入学,木工课就成为必修课。学校有专门的制作教室和木工老师,各种工具一应俱全,各种板材码放整齐。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专心致志地使用着小木锯、小木刨甚至电动工具。孩子们制作的成果主要是牵线木偶、小木马、木笔筒等。除了木工课,制作课还有手工缝纫,这也是孩子们喜欢的课程。学生们在缝纫教室里学会裁剪、缝制布娃娃、坐垫、书包和布球等,这些物品既实用又是不错的工艺品。按照瑞典的传统习惯,青年人到了18岁,父母就不再承担供养义务,因此,年轻人独立生活比较早,一般18岁就不再依赖父母,这与注重从小培养动手能力也是分不开的。
瑞典小学课程在时间安排上也很有意思:每天上午三大节课,孩子精力最集中的第一节课长达80分钟。整个上午只有20分钟的室外活动时间。但孩子们并不因此感到难耐,因为第一节课结束前,还有20分钟的“音乐欣赏”。这时,老师让学生关闭室内的主灯,孩子们马上习惯地坐卧在木地板上(教室内温暖洁净,鞋子放在外面),静静地听着优美乐曲。老师此时的要求比上课还严格,学生不能随意说话和走动。
学校的音乐课重在提高儿童的欣赏力。每周两节的音乐课,一半时间是用来欣赏音乐,并让孩子了解著名的作家或歌唱家。音乐课的另一主要内容就是合唱,孩子们不学五线谱,在老师的伴奏或指挥下,看着老师发的歌词放声歌唱,那清脆整齐的童声比教堂唱诗班的歌声还动听。
瑞典虽然很富有,学校条件很优越,但老师还是要为“班费”操点心。因为老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活动,需要一些小的开销。因此,老师就要动员学生把家里闲置的小东西以及学生自己的小作品拿来拍卖,拍卖的对象就是学生家长。这种活动每个学期都要搞。学生在拍卖中得到乐趣和知识,家长通过这种形式支持了老师的工作。
瑞典是北欧体育强国。儿童个个喜爱活动,视体育为“天使”。学校非常重视体育,每所学校都建有高标准的体育场馆,各种设施和器械应有尽有。就是室外冰天雪地,孩子们也能在室内穿着短衣短裤上体育课。下了体育课,孩子必须洗完热水澡才能回教室上课。
入校前,老师会提出要求,就是尽快给孩子配齐冰鞋、头盔及冰球杆。这些装备价格不菲,但每个儿童都有许多副。像足球、滑冰这样的运动,几乎每个儿童都会。孩子们冬天滑冰、打冰球,天暖和了滑旱冰、打斑地(类似曲棍球)。孩子放了学,社区也有为孩子建成的运动场。有时经常去的一个室内冰球场,竟是“世界劲旅”瑞典国家冰球队的训练场地,冰球队休息时,则对儿童免费开放。仅此一点,就不难看出瑞典对儿童体育的关心和重视。
国外的学校看起来是很自由,上课时学生可以不讲坐姿、交头接耳,甚至随意进出,但是,学生不能影响老师讲课、不能影响别人听课,否则老师也是不能允许的。瑞典法律规定,老师不能训斥儿童。所以,老师不会对学生很严厉,管不了学生就要找家长。
五、瑞典孩子怎么过暑假?

瑞典的暑假从6月中旬开始到8月中旬结束,大学生的假期还会更长一些。天天蓝天白云,阳光灿烂,关键是暑假作业少到可以忽略!虽然瑞典的暑假作业少,但还是在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好的阅读习惯,难怪在公交车上、地铁上、火车上、飞机上随处可见专注读书的瑞典人。回想起小时候每个暑假都有两本厚厚的语文和数学“快乐的暑假”,看到它们暑假就快乐不起来。那么瑞典娃们暑假干什么呢?
晒太阳和游泳

瑞典的冬天以长且黑著名,一年有快半年是冬天,冬天早上十点天亮下午三点天黑,所以上班族冬天都是“不见天日”。如果住在瑞典北部,一天五小时日照也是奢望,当然,可以看极光嘛。瑞典的小学要求孩子们会游泳,所以夏天来瑞典,如果天气好,清澈的水里到处都是熊孩子的身影。
出国旅游

7、8月份是瑞典人的度假月,很多家庭选择这个时候把5周的法定假期连休,全家出动享受美好夏日。在机场经常能看到小萌娃们拖着自己的小旅行箱一路小跑地跟着大人。
瑞典人钟情于各种小岛度假,西班牙属加纳利群岛和希腊的小岛等都是热门。瑞典人喜欢就这么在沙滩边躺上一个月,吃着最爱的小肉圆和土豆,熊孩子们只要有冰淇淋、水、沙堆,在哪都是天堂。大人们在沙滩上看看书,晒晒日光浴。生活简单而美好。
除了小岛游,英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其他热门旅游国家也是瑞典人爱去的度假胜地,一般坐飞机两三个小时左右,所以出国游也就相当于咱们中国的出省游。
有意思的是,瑞典人把因为度假而晒黑的皮肤作为一种“炫耀”,在国内尤其是爱美的姑娘生怕夏天被晒黑了,可在瑞典,如果一个夏天过来你还是雪白雪白的,你都不好意思跟人说你去度过假了。
 发展爱好

瑞典孩子暑假也会“补课”,只是这个“补课”不是像国内家长那样逼着孩子去上英语班、钢琴班、画画班,而是孩子自己喜欢并且坚持要上。瑞典人爱运动,暑假里经常看到孩子跟着爸妈一起在森林里跑步,或者一家四口骑着大大小小的自行车出游。抑或顶着大太阳在绿茵场上飞奔,没有一个瑞典小姑娘会娇滴滴打个遮阳伞怕晒黑躲在树荫下。

瑞典的家长不利用暑假时间给孩子补补课上上兴趣班,因为他们觉得很奇怪:假期就是休息放松的,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习。他们问孩子对钢琴和英语感兴趣么?又问孩子以后准备去音乐学校和国际学校学习么?最后他们说,为什么家长要剥夺孩子快乐的童年让他们学习不感兴趣以后也不会做的事情?他们认为提高音乐素养有很多方式,可以带孩子去听音乐会,买钢琴曲的光盘,买个玩具钢琴让他们自己在家玩,如果孩子真的对这些感兴趣他们会主动要求去学。

有一位瑞典的钢琴老师暑假前最后一节课,下课后老师祝学生们过个愉快的暑假,也没提暑假要练琴。于是朋友主动跟老师说您放心,我暑假一定督促女儿好好练琴。老师很奇怪,连忙说,不要,不要啊,暑假就是给孩子玩的。
在国内时,常听到家长训斥孩子,踢足球有什么用啊?踢足球能考上大学啊?在瑞典,孩子的爱好会得到家长的充分尊重,家长会尽可能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爱好。
夏令营

瑞典孩子喜欢在暑假参加各种夏令营(sommarkollo),通过夏令营来结识同龄人。有的夏令营也有不同的主题,比如足球夏令营,骑马夏令营,航海夏令营,网球夏令营等,与国内注重学习知识的英语夏令营数学夏令营不同,瑞典孩子参加夏令营主要目的是锻炼社交能力,同时也为了给孩子们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
大一些的孩子如高中生还会选择在暑假打零工挣点零花钱,然后用挣的钱和朋友们一起穷游。我曾问过一对在名校读书的瑞典兄弟,他们高中的暑假是不是也要在家看书准备毕业考试。因为瑞典也有高中毕业考试(h?gskoleprov),申请大学时会参考毕业考试的成绩。瑞典的名校也很难申请,部分专业甚至要求全A的成绩,这个成绩并不是像国内一次高考的成绩,而是整个高中三年的成绩都会考虑在内。但兄弟俩是这么回答我的:如果要进名校这是自己的选择,所以要一直为之努力,并不在乎暑假这两个月的学习,暑假就是休息和放松的。
瑞典的暑假很美好,对孩子来说更是天堂,但瑞典孩子也并不像大家想的暑假就无所事事玩过去了。两个月,当中国孩子嘟着小嘴让家长帮忙背着书包背着小提琴往返于各种“兴趣班”的时候,瑞典孩子已经会在夏季度假小木屋帮助家人一起锄草修理地板了;当中国孩子埋头题海战术,瑞典孩子已经会游泳会踢球有着强壮的身体了。当中国孩子越来越讨厌学习时,瑞典孩子已经开始享受阅读了。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希望以后国内的孩子有一天也能像瑞典孩子一样拥有一个真正有意义的暑假。
六、幸福的瑞典父母
走在斯德哥尔摩街上,到处都可看到推着娃娃车的父母亲,不只一个、两个以上的宝宝也不在少数。
在瑞典,育儿津贴可领到16岁,若父或母一方曾任职于公司连续240天,且日薪不低于180克朗(约人民币近200元),直到孩子四岁为止,父母皆有权利请育婴假。其中母亲能在预产期前60天开始请产假(包含在育婴假天数内)。育婴假共480天,其中的60天被强制规定给配偶使用,通常又被称为父亲月。前390天,父或母可享八成薪。然而,此津贴亦必须缴税,瑞典一般上班族的税额约35%,因此,实拿津贴约为原薪资的52%;且此津贴亦设有上限,月领不能超过2. 8万克朗(未税)。最后的90天只能请领每日180克朗的津贴,这津贴并不高,其用意在于鼓励父母返回职场。若父母觉得津贴过低,皆可选择提早返回职场。为了鼓励两性平等,瑞典议会近来讨论将延长父亲月至三个月,甚至更长。此外,在宝宝诞生后至16岁,每个孩子每月可领取1050克朗的育儿津贴,两个孩子2250克朗,三个孩子3754克朗等,这项政策并不排富。
托育费用由政府代收代缴,另一项是幼儿日间托育政策。自幼儿一岁起至就学年龄,可申请日间托育服务。日间托育服务主要有两种类型:幼儿园与日间保姆(只要父母提出申请,地方政府就有义务在四个月内将幼儿安置到管辖范围内的幼儿园,但不能保证是最近的地点。在瑞典大部分的城市,不管是幼儿园或是保姆,其收费方式是统一由政府代为向家庭每月征收,再由政府将代收款拨给幼儿园与保姆,而非由父母直接给付给幼儿园或保姆的方式。且收费标准不分幼儿园或保姆,第一个孩子每月日托照顾费用为家庭总收入的3%,收费上限为1260克朗;第二个孩子的费用是家庭总收入2%,收费上限为840克朗;第三个孩子是1%,收费上限为420克朗;若能生到第四个孩子则完全免费。至于保姆的规范部分,瑞典政府并未强制规定保姆需取得任何专业证照。保姆能同时照顾的幼儿人数上限也依不同地方政府有不同的规定。大部分的城市像是瑞典第二大城哥特堡有规定每位保姆能照顾幼儿人数的上限为五个。也有些父母选择在家自己照顾幼儿,而不使用日间托育服务。就育婴假来说,男性通常不会只请两个月,会请半年的假。不同于亚洲一些国家,也许员工们无法请太久的假,因担心事前或事后会以各种理由被开除;在瑞典,父亲请育婴假的天数过短,反而会被质疑是否尽到父亲的职责。就算回到办公室了,这种无声的竞赛还在持续中,办公室里人们比赛着当最好的爸妈,且普遍“允许”,甚至“期待”这些人因接送小孩而迟到早退。如果小孩在日托中心,却天天“准时”上下班,反而会被质疑不是好爸妈。在瑞典,社会氛围支持父母角色,且优先于员工身分,这也许就是在瑞典当爸爸妈妈好幸福的原因吧!
七、他们如何教育孩子?
全球幸福感最高的地区——北欧瑞典,孩子们待人接物热情大方,彬彬有礼,遇事不慌,总能开动筋想出办法,具有鲜明的独创精神,而且从不“惧场”。
这是瑞典父母长期“尊重教育”的结果。在瑞典人的眼中,孩子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从出生开始就是独立的个体,应该有自己的意愿和个性,任何人都无权违背孩子的意愿或者抹杀他们的个性。所以,家长从孩子降生那天起,便对孩子十分尊重。在孩子的教育上,他们会采用什么样的秘笈?

瑞典家长第一招:自由
瑞典的孩子在家时,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欢做的事,就连穿衣戴帽这类小事,父母都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某些行为“违规”了,可以向孩子提出建议,或者提醒他,但绝不可以粗暴地干涉或强制孩子的意志。
 
因此,瑞典家长以身作则的第一课,就是教会孩子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且知道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结果。当瑞典的父母亲们看见他们的孩子在玩泥巴时,他们做出的选择往往不是立刻制止,相反会听之任之,直到孩子自己玩得尽兴了来找爸爸妈妈。之后的的清洁工作也不是交给父母,而是让孩子自己去清理那些弄脏了的地方。他们秉承的原则是,你爱玩,没关系,这是孩子的天性,爸爸妈妈鼓励你玩,但你要自己清理后续的事情。

瑞典的父母甚至有时有意让孩子犯一些小错。当孩子“闯祸”后,家长再告诉子女正确的做法。这样做的目的,既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又会让孩子牢记一生。瑞典家长称此为“疼痛教育法”——只有让孩子知道了“疼痛”,下次他们才不会再去接触“疼痛”。
瑞典家长第二招:平等
说来,孩子的吃饭问题从小就没有让人安心过,小时候不喜欢吃饭,就全家人端着碗匙一起追着孩子跑,一口一口慢慢喂下;又或者,家长会在饭桌上训斥孩子不听话。
 
同样地,国内的家长当着众人的面大声呵斥孩子、又或者一味纵容孩子等,在国内几乎是司空见惯,这样的教育方式让人觉得中国的熊孩子很难教得好。
 
瑞典人认为,这种教育方法,简直就是一种犯罪!因为它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自我认识,让孩子产生终身性的“自卑症”或者“自大症”。
 

因此瑞典父母在同孩子说话时,会蹲下身来,与孩子在个头上“保持一致”,意在告诉孩子——咱们是平等的。家长和孩子讲话时,大多是“如果你能那样做,我和妈妈将感到十分高兴”、“你能这样做,我们感到非常欣慰!”让孩子在父母指引下选择正确的做法。在餐桌上,孩子更有绝对的“自主”。家长不会厉声呵斥或“逼餐”,家长只有“解释权”——某道菜含有哪些营养,吃后对身体有哪些好处,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吃或者拒吃。
 
此外,瑞典人尊重孩子的最突出表现是:从不在人前教子。瑞典人普遍认为,孩子也有自尊心,父母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孩子的自尊,保护孩子的“面子”。这对培养他们的自信是一种捷径和重要途径。
瑞典家长第三招:健康
如果说前两招都是瑞典父母和中国父母的区别,那么第三招,是中瑞两国对孩子的共同期盼——健康。瑞典家长对健康的理解是全方位的“身心健康”。瑞典父母鼓励孩子和大自然接触,集体的户外活动上,每个小朋友都穿着夜光马甲,上面写着孩子的名字和幼儿园的联系方式。不用担心会走丢,也不用担心孩子会乱窜。
 
在生活细节上,瑞典父母向孩子传递的健康生活观念还包括了不过分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而是用全方位的呵护,让孩子的生活更健康。比如在平等之外,瑞典的父母通过让孩子的乘车环境更安全、更健康,给孩子最好的呵护。
 
因此瑞典人的精细不在于捆绑住孩子的手脚,而是在质量方面追求精益求精。

什么才是孩子最想要的?你给的就是孩子最喜欢的吗?考试拿班级第一或者是钢琴比赛的拔得头筹?我想,给孩子最好的陪伴,让孩子健康快乐的长大才是最重要的吧,而我们能给他们最多的就是呵护照顾他们安全长大。
资讯摘自网络整理而成,版权属于原作者。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