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喝酒助眠不慎患上酒依赖

喝酒助眠不慎患上酒依赖

阅读量:3645225 2019-10-21


“喝下去的酒精很快被肠胃吸收,在30秒内抵达大脑。大脑控制行为,当血液中酒精浓度不 断升高,大脑也会逐渐‘失智’。”
喝过酒的人大多都有过酒过三巡的小兴奋,有过动作失调、意识模糊的飘飘欲仙,甚至有过喝到断片的窘态。“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每分升100mg时,由于大脑中的多巴胺作用,开始放飞自我。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每分升100~300mg时,皮层下中枢、小脑受酒精影响,肢体动作开始不协调。血液中酒精浓度超过每分升300mg时,大脑负责呼吸和心跳的脑干受到影响,直接进入休息状态,俗称‘喝断片’。”李薇从医学角度解读。
李薇介绍:
酒精作为社会性成瘾物质,具有高度成瘾性。酒精滥用和酒依赖是当今世界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医学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饮酒与64种疾病与伤害有关,因饮酒造成的疾病主要集中在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交通伤害、意外伤害、蓄意伤害等方面。国外杂志公布2001年全球疾病总负担排行表明,从1990-2010年的20年间,在所有疾病风险因素中,饮酒已由第六位快速攀升至第三位,仅次于高血压和吸烟。
喝酒助眠不慎患上酒依赖
 风度翩翩的赵英(化名)是个有着30多年教龄的外语老师。他上课认真,对待同学和蔼可亲,与同事友好相处。5年前开始经常出现失眠,听人说喝酒可以改善夜眠,便开始每晚饮2两白酒,开始饮酒时,心情放松,睡眠得到改善,可逐渐2两不能达到以前效果,于是酒量逐渐增加。1年多来出现以酒代饭,早晨起床就饮酒的行为。每天喝白酒约1斤。明明学校规定上班期间禁止饮酒,赵老师仍偷偷饮酒。因为饮酒,原来钓鱼、打球的爱好也放弃了,以饮酒为乐,并因为饮酒问题多次与妻子发生矛盾,影响家庭关系。虽然自己也决心戒酒,但因为停饮酒后出现心慌、手抖、大汗,烦躁,坐立不安,而再次饮酒。半年前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脂肪肝,医生建议戒酒。赵老师戒了3天,不能忍受再次复饮。饮酒量越来越多,把饮酒视为生活中头等大事,酒后尿失禁,找不到回家的路,常常醉卧街头。大家都说赵老师像是变了一个人。

“赵老师患的就是酒精依赖症。”李薇说。“酒精依赖”又称“酒依赖”,指长期反复饮酒所致对酒精渴求的特殊心理状态,以及停饮后出现的心理、躯体的特殊反应,可连续或周期性出现,包括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酒精依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属于严重医学问题,应找专科医生诊断和治疗。文中的赵老师到省六院成瘾医学科治疗,效果显著。
专家教授如何小酒怡情?
低风险饮酒指将饮酒量和饮酒模式限制在对个人和他人不造成伤害的程度。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低风险饮酒限量为每天饮酒不超过20纯酒精(2个标准杯),每周饮酒不超过5天(每周至少2天不饮酒)。

科学证据表明,当每天饮酒超过2个标准杯,并且每周至少5天饮酒时,受到伤害的风险会显著增加。每次喝酒超过3个标准杯,便会有发生“事故”的风险,如受伤、人际关系问题、医疗问题(如宿醉、失眠和胃病)等。长期每天饮酒超过2个标准杯,可能会诱发肿瘤、肝病、抑郁和酒精依赖(酒精中毒)。
下列场合即使少量饮酒,也有伤害风险:
①驾车或操作机器期间;
②怀孕或哺乳期间;
③服用某些与酒精有相互作用的药物期间;
④患有可因饮酒而加重的某些躯体疾病期间;
⑤不能停止或控制自己饮酒时。
不同国家所使用的酒具容量不同,按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1标准杯等于10g纯酒精来计量,我国经常饮用的酒类饮品,大致等量关系如下:1瓶750ml葡萄酒=9标准杯,1瓶啤酒=2标准杯,1瓶500ml黄酒(米酒)=6标准杯,50g(1两)52度白酒=2标准杯,50g(1两)45度白酒=1.8标准杯,50g(1两)38度白酒=1.5标准杯。
省六院成瘾医学科“双管齐下”治酒瘾
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成瘾医学科是我省物质滥用和依赖的研究与临床治疗特色科室,拥有一支医、教、研专业队伍。现有护理人员15名,副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硕士学历1人,本科学历14人。该科副主任李薇毕业于河北大学医学院,现为医学硕士、主治医师、市卫生计生委对口帮扶指导专家组成员、市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心成员。她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19年,擅长酒精性相关障碍、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及焦虑相关障碍等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心理治疗。护士长吴宇飞毕业于河北大学护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临床护理专业5年。

成瘾医学科主要收治酒精使用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心理障碍患者。活性物质成瘾不仅是一类躯体疾病,更是一种心理疾病。成瘾性疾病的治疗目前在国内外都是一个难题。以前的治疗往往局限于药物治疗。多年实践证明,单纯的药物治疗复发率很高。因此,该科现在更倾向于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模式。为了给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科室多名护士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具备良好的心理护理能力和水平,在临床工作中能切中患者心理,准确剖析患者思想活动,给予及时、正确的心理疏导。精神障碍患者由于受症状影响,常常出现暴力攻击行为,该科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准确风险评估,严格落实护士长、责任护士组长、责任护士三级风险评估,获得患者和家属高度评价。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