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在尊重个体差异、容许犯错、敞开沟通、灵活制订规则的环境中,才能让人感到自身价值所在——充满爱的家庭正具备这样的环境。”
——维吉尼亚·萨提亚
今天,我们跟大家分享家庭中的几种养育方式。在《双向养育》这本书中,作者为大家介绍了三种主要的养育方式,我们来一起了解下它们的优劣:
放任式养育
采用放任式养育的父母,主张让孩子自然成长而不提供充分的指导。这种方法其实有一种假设:当孩子做好准备了就能自我成长——如果允许孩子自由探索,他们就会自然地找到自己的成长道路。
这种观点一度被认为是先进的养育理念,它的拥护者反对用权威惩罚孩子,提倡给孩子自己决定的自由,让他们从自己的行为的后果中得到学习。
在笔者看来,这种方法是一种偏激的儿童中心主义,以儿童的需要至上,并不认为成人能给孩子提供多少有效指导,反而会成为孩子成长的阻碍。所以,秉承这种理念的父母,对孩子言行往往过于宽容。
放任式养育几乎注定会失败。原因很简单,因为很少有孩子能做到自我引导。
相反,孩子的成长需要日常的惯例、稳定的规则、对未来的预期和与他人的边界,而所有这些都不可能自然发生。
专制式养育
第二种是专制式养育,与放任式养育截然相反。它是一种古老,常见的养育方法。“你现在给我把房间收拾干净!”,“给我闭嘴!”,“谁让你碰了!”......回忆一下,在我们的童年时期,父母是不是也对我们说了无数次。
使用这种方式的父母,从孩子出生乃至长大成人,都会牢牢管控着孩子,并习惯通过权威惩罚孩子,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规定打破规矩的后果。孩子以服从来表示对父母的尊重。
在专制式养育下,服从是值得欣赏和提倡的,反抗和违令则是对父母绝对权威的挑战,并将会得到严厉的批评和惩罚。如果说,我们养育目标是让孩子学会服从命令、遵守既有规则,专制式养育无疑是比较好的选择。
然而,这种方法养育出的孩子,创造力不是受到打压就是发展受限。这样的孩子习惯了服从,行为方式非常被动,往往也表现的不够自信。
双向养育
看来这两种方式都不够好,我们需要更好的方式,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双向养育”。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解决问题的责任由父母和孩子共同承担。它既不允许孩子逃避责任,也不会事无巨细地限定孩子行为的一切细节。
当感觉到孩子的房间过于凌乱,爸爸可以对女儿说:“你的房间太乱了,我想知道你淸理房间的计划。如果你需要帮助,可以找我。”使用这种方法,明确了孩子需要独立承担整理房间的责任,同时,表达出作为为人父母的责任——关注与支持孩子,且不会过分控制与干涉。
这里,成人不会替代做本属于他们的事情。当孩子最后完成任务,会报以微笑,赞许,为孩子做出的种种努力表示肯定。父母会不断釆用这种方法,直到孩子完全掌握各项本领,最终主宰自己的人生。
笔者总结出的“三种养育方式”示意图:

◎管教VS惩罚
也许家长会疑惑,“管教“和“惩罚”这两个概念如何界定和区分,“惩罚”难道不是一种“管教”吗?在这里,作者作了区分。

管教,指的是通过理解和尊重的方式,给予孩子教导。在刚才的例子中,爸爸使用了“管教”的方法,更有正向意义。此外,管教还能加深父母和孩子的情感连结,帮助孩子在心中建立掌控人生的自信,增强他们的信心和自尊。
管教绝非“惩罚”。“惩罚”是通过施加身体和心理伤害的方式迫使孩子服从。惩罚者秉承“你必须听我的”这种主张,惩罚的目的是尽可能控制孩子,会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孩子因此会忽视自己的想法而受控于外部力量,他们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如果像父母一样我就安全,如果不像父母就会有麻烦。”
惩罚会导致孩子痛苦、恐惧、怨恨等不良的情绪体验,贬低自我价值,继而产生消极或具有攻击性的行为。与之相反,用爱管教可以促使孩子发展出更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更有利于人格的健全发展。
◎父母的角色:孩子的“成长教练”
在“双向养育”中,父母其实充当着类似“成长教练”的角色:我们教孩子做事的方法,示范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并接受因此带来的结果,逐渐培养起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未来是 “成长教练”无法预测的,父母不可能为孩子包办一切,所以,“成长教练”的职责就是帮助孩子长大后能独立过好自己的人生。
所以,“成长教练”必须帮助孩子们发展出这样的特质:认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人,有能力做出选择并处理问题,最终成为有责任感的人。
【本期观点】
双向养育的目标是使孩子能够独立自主。当“我为自己的想法、 情绪和行为负责”的信念牢牢扎根于孩子心中,他们就真正成为了自主的人。其中关键在于,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鼓励孩子主宰自己的人生,过上幸福的生活。
父母必须考虑通过什么方式将自己的见解、技能和知识作为礼物馈赠给孩子。如果是通过批评和惩罚,必将招致拒绝;如果通过爱的管教,将激发孩子更多潜能,产生更多合作。
既然父母将决定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请釆用有益成长的养育方式吧!
- END -
来源:赢在起点早教学园(ID:ElitebabyLand)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欢迎您分享到朋友圈。
封图/摄图网

这样批评孩子,孩子才会变得更好
孩子学写字的3个关键点,一定要提早知道
孩子一生最重要的5个敏感期,3岁前千万不能忽视
高智商孩子的10种特质,快观察一下,你家孩子有吗
“你的压岁钱,妈妈帮你保管”,是父母对孩子说过最大的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