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运动:
特-水滴过窗:
追击问题:
开挂说题,曹哥推崇效率解题,视频中带有“特”字的标注的为二级结论。前路凌乱,唯期吾道不孤。
可在本公众号下方菜单中选择播放其它说题视频:

(点击二维码,长按图片,选择最下方关注公众号即可进入)
解题是一种实用能力,如果只能在“听懂而不得分”和“得分而不是很懂”之间选择的话,你会怎么选?
曹哥回忆了自己的高中生活和目前的教学生涯,发现课上得一般,教研论文等等也没啥拿得出手的成就,唯独解题一道独树一帜。课下,是不是自己班级的学生都喜欢拿题目问我,问得多了,曹哥也疑惑,你们干嘛不去问别人?就看曹哥在办公室追番比较闲是不?下课是咱的法定休息时间呐。学生答:“你讲题快。”“几句话就解决了。”若是一个两个人这样说也就作罢,马屁而已,曹哥还是有自知之明滴,但无奈三人成虎,现在我完全被忽悠瘸了,以为自己在说题方面真真有几分本事,遂拿出来招摇撞骗于世间。望南墙君跳出来被我撞一撞,试试硬度。
解题是啥?解题就是战争。题目模型是敌人,你掌握的知识点就是弹药,而解题方法就是枪械。曹哥把高考范围内你需要的弹药和枪械都罗列出来,主要告诉你怎么选枪,怎么狩猎,所谓捷径,所谓快,就在这里,至于命中率,你得自己练,此为知己。物理题目的基本模型很少,掌握它们,相当于了解敌人的行动和出招方式,此为知彼。觉得有用,帮忙宣传一下,现在哪哪网课都收费,咱就不希望解题这一道殇了而已。
题这个东西,研究起来真挺有意思。出题的人到底是想让做题的人做对还是做错呢?详细说下去,其实还真有差别。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现在出题者跟十几年前不大一样了,不“单纯”了。以前的出题者,往往都是想检验做题者上课听讲程度。那个年代的题目,就像一只透明量筒,直接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而现在,这种出题者占比可能不足一半了。新兴的出题者,一部分执着于将学生算死(超繁琐步骤、超大计算量),一部分特别喜欢东拉西扯,搞混搭(风马牛不相及都凑在一起,严重脱离现实);还有一部分曹哥最鄙视的,就是直接把超纲知识、大学知识当中的相关公式以“信息给予”的形式放出(美其名曰考察信息处理能力,新知识接受能力,实则背离最基本的公平原则,长远来看加重全体学生的学习负担,剧场效应)。唉,导致现在要买本新高一的教辅材料,整个淘宝网都选不出合适的!
题,秤也。秦始皇干嘛要统一度量衡?公平交易,建立社会秩序!题,目的应该是为了检验出做题者的知识掌握程度,因此必须有所针对,在一定知识广度和深度内设置障碍。比如题目问,飞机在从上海到北京的飞行中,惯性如何变化?如果针对的是初中生,考察点在于“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答案就应该是不变,没有难度。如果针对刚上高一一个月的学生,考察点就变成了“重力与物体的质量以及当地重力加速度有关,重力加速度与纬度相关,而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看,会有不少学生去分析重力加速度以及纬度,进而出错。而实际上,如果这题放在选修3-4当中,考虑狭义甚至广义相对论的话,答案则分别跟速度和加速度有关了。同样的道理,我们首先承认高中学习的最主要目的是高考(杠精请长按关机键),因此,高考题说得算(拥有最大话语权和解释权)。我们平时学习的所有知识点,做的所有练习,都是为了能够在高考中拿到更多的分数,研究和讨论都应该限制在高考范围内,而别把为了大学或以后考研出国工作生活啥的扯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