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冬峰系列漫画《岁月留痕--一代人的芳华》

冬峰系列漫画《岁月留痕--一代人的芳华》

阅读量:3712192 2019-10-23


据了解,在我的微信朋友圈之外,也有许多人喜欢我的漫画。因此,汇成一期,以便转发。
       这一期漫画,我在今年三月份曾经发布过,现在发现解说词的字体偏淡,让人看着吃力。因此,做了一些调整,重新发布一次,特此说明。值得一提的是,电脑自动检测出我的解说词中有疑似错别字。其实有些所谓的错别字,是电脑犯错了!例如:电脑认为“大包链自行车”是错误的。那年代过来的人都知道“大包链”。现在的年轻人就不一定知道了,电脑也算是“年轻人”吧。
     锯齿形的黑白照片、男士的分头、女子的大长辫子、中山装、小花衣裳、大头自来水笔、陈旧有划痕的照片……让人熟悉但又远去了!一代人的芳华。


 爷爷奶奶的一天(1)

 爷爷奶奶的一天(2)
 
漫画有那么重要吗?
       我也说不准。反正在堵车的时候,如能从车子的收音机里听上一些开心搞笑的段子,心情就好许多,似乎路也不那么堵了,至少心不堵了。
        漫画也有同样的功效。
       我画漫画的目的,只是想与大家分享生活中的一些幽默和情趣。不针对任何人和事,纯属瞎编。希望能给您带快乐或启迪。
        人生,就是一段过程。 
       我是看着小人书(连环画)和插图长大的人,如今很少能够看到这类的小人书和插图了。当年听说有新的小人书了,那是一件非常重要和高兴的事儿。如今,自己尝试动手画一些,怀念一下,过把瘾,也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这种手法也许已经过时了。
张冬峰
 微信朋友反馈::满满的回忆、亲切。

 微信朋友反馈:半斤八两,岁月秤沉。



      那些岁月, 那时候的汽车大多没有电启动功能,靠手摇发动,司机使出浑身的力气启动汽车!遇到天冷会更糟。那时候很少有妇女驾车,知道为什么了吧?


       那时候的长途客车,主要行李、货物放置在车顶;车子两旁的玻璃窗子,防震很差,一路抖得厉害,发出难听的声音,加上没有高速公路,频繁转弯,十分容易引起呕吐。

       上世纪70年代以前,这就相当于学开汽车了。
 微信朋友反馈:关于那年代的自行车,故事可多啦,有让人笑喷的,也有让人心酸的故事……
       这个动态画的太准了!学车的都是这种拧着的感觉 。


 微信朋友反馈:清晰记得自己第一次打电话,就是这个摇(拨)的,怕对方听不见,我几乎是喊着打完电话的。吓死人了,那是在1989年。 要总机转的,张老师,这些怀旧题材太好啦!


       当年的“大包链自行车”相当于现在的宝马、大奔、奥迪 的顶级版了。宝贝着嘞。

      那些年,衣服大多是自己缝的,布料是有限额的,弄件新衣服不容易。
微信朋友反馈: 我小时候的衣服大都是哥哥们剩下的,而且全是补丁。[捂脸] 


      那年代不像今天有手机、互联网……图片里小孩们玩的游戏名称我也说不准了。
微信朋友反馈:滚铁环,跳房子。

       遇到受潮,抽烟的大多都遇到过。


      当年听说有新的小人书了,那是一件非常重要和高兴的事儿。

       在没有煤的地区,打柴做饭不是一件小事,小孩子上山打柴,是件苦差事,家里并不一定强迫去打柴,但是小孩子们在假期里,又特别喜欢这项活动,实际上也是一种结伴郊游的行为。

 微信朋友反馈:这些漫画太亲切了,内心温暖,也难免伤感,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微信朋友反馈:(1)再跨上本田王摩托车,大哥大(当年对移动电话的别称)插屁股袋里,那就相当于今天劳斯莱斯了!(2)唯妙唯肖;(3)还要站在马路中间,大声的喂喂,比现在的土毫神气多了!

      那年代流行一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台面不平,球拍没弹性的胶面,让人捉摸不定球态,打球如赌博。
微信朋友反馈: 我小时候就在砖筑的球台上打球,打到天黑看不见球了也舍不得回家。


      看点是它的转向指示,靠驾驶员临时用手拨弄。对于当时来说,这车、这电报,是最现代化的标志了!摩托车开走后,留下一串串浓浓的汽油味。当时机动车辆少,这味道特别令人印象深刻。

       昔日的信箱可不是今天互联网上的信箱。

微信朋友反馈:(1)张老师画了我们农村70后的童年趣事;(2)最后面那个总被甩掉!(3)人生从这里开始。

 

       创作过程:本想画一群可爱的孩子在踢毽子。但是,画完这个女孩后,感到再画其他孩子,会干扰观众对于这个女孩子纯真姿态的注意。于是只画一人。另外,女孩子的手的动作,是我起草稿的线条,多条线的叠加,反而有运动的效果,于是也保留下来了;画完之后,感觉少了点什么?原来是红头绳。那年代,这是很重要的饰品了。

    

      我认为,如果不是参考照片资料的创作,作者应该能够画出同一人物的各个角度的姿势,如图。


       锯齿形的黑白照片、男士的分头、女子的大长辫子、中山装、小花衣裳、大头自来水笔、陈旧有划痕的照片……让人熟悉但又远去了!一代人的芳华。

       人工着色的彩色照片,以大上海为背景,小嘴唇被摄影师人工手绘描得红红的。是一种时尚。

       人类进入电子时代。 机械称逐渐被淘汰。

       现在的年轻人不一定了解那段历史。摄影师右手握住的是照相机的快门。


       当年,几十人围着一台12寸的黑白小电视看节目,图像时常出现麻点或波浪纹,用手转动天线可能会好些,到了晚上十二点出现“晚安!”才叫结束。总共才几个频道,电视机体特厚。

       今晚有电影! 小孩子反应最快,提前到影场占座位,相互追逐打闹。
谢谢您的关注!

张冬峰水彩画

《德天风景之二》油画65x60cm张冬峰作2010年

《全家福》油画、丙烯150/150cm张远山、张冬峰作2017年

张冬峰2006年

水彩画27x38cm 张冬峰作 2017年

《漓江边》油画60x80cm 张冬峰作 2014年4月8日
谢谢您的关注!

张冬峰
1958年出生于桂林市
1984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特聘画家
广西艺术学院二级教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南方油画山水画派研究院名誉院长
漓江画派促进会副会长
曾获“首届中国油画静物展”优秀奖
“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此次展览,没有金、银、铜奖。优秀奖为最高奖)
“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
“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提名奖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进京作品
“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精选作品展”优秀奖等奖励
出版有《冬峰写生》、《冬峰油画》、《张冬峰油画》等画册
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浙江美术馆等美术馆收藏
 

张冬峰在海口市观澜湖参加南方油画山水画派大型写生、展览活动,2017年3月。孙铭蔚摄

《远艺》艺术空间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更多张远山、张冬峰艺术。
张冬峰艺术空间

冬峰艺术的另一平台,扫描即可关注!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