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把兴趣修炼到极致,便是天赋

把兴趣修炼到极致,便是天赋

阅读量:3715484 2019-10-23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情绪,让我们持续发现新的事物,给生命注入玩耍和快乐的体验。挖掘并养大职业兴趣,可以给生命与职业持续注入活力。

足球明星C罗,完美地诠释了兴趣对于人生、事业是多么重要。
C罗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做过花匠,还在业余俱乐部管理设备,母亲多洛蕾斯则打杂工。
他在谈到自己的成长历程和足球的启蒙时说道:
他的家人都热爱足球,这对他有很大的影响。有一天他在街上踢球时,他的父亲对他说:“当我去俱乐部上班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去俱乐部训练呢”,他当时想,是啊,为什么不呢?于是他就开始去俱乐部踢足球了,每天都去参加训练,并且非常享受成为球队的一员,他的父亲也一直支持着他,直到他成为职业球员!
虽然他没有显赫的背景,却凭着对足球痴迷般的兴趣,和家人的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了身价亿元的“天才”球星。
学习兴趣是家长家长最关注的,学习兴趣是获得新知识的内在动力,孩子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
在一个应试教育的大环境里,分数几乎成为衡量一个孩子优秀程度的绝度尺度。大家选择性遗忘了,孩子在成为学生之前,是带着与生俱来好奇心和多样爱好的人。
▲多巴胺作用体系
在我们大脑边缘系统中,有一个特殊的部位称为杏仁核,它可以产生、识别和调节情绪,以便于学习和记忆。当遇到让兴奋的事物时,杏仁核就会分泌出“多巴胺”的神经化合物,激活大脑的奖赏回路,从而达到促进学习和记忆的目的。
当人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往往能够全身心沉浸其中,不知疲倦,面对困难甘之如饴。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会发散思维,突破传统,标新立异,让潜能得到最大限度、最持久的发挥,润泽心灵。

而且,古人就有云“人无癖不可与之交,以其无深情也”。一个人有了兴趣爱好,才能更好的拥有积极乐观的好心态,增添个人魅力,也能在关键时刻打通很多人际围墙,吸引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人际关系更好,生活会变得多彩。
一个人的兴趣点是他内在不断生长的最大动力。找一个让孩子愉悦的方式去成长,是每个明智父母都该做的。
教育界权威为兴趣培养支招
哈佛大学是这样定义天才的: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疯狂的投入。兴趣培养很重要,关于如何培养兴趣我们不防听听教育大咖的建议。
01
哈佛耶鲁研究显示:兴趣可以练出来
在耶鲁、斯坦福、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推出的研究成果显示,很多人存在对思维的误区:认为兴趣已经存在,只不过是藏起来了,大家只需要简单的“找到”。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会导致人们限制对新领域的追求,并在遇到挑战时放弃。
对于成长型思维的人来说,兴趣不是找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人们的兴趣并不是一成不变,更不是天生非凡,同样需要后天的培养。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复盘,做哪件事更有意义更开心,不断去积累成功经验,无数正能量一起交织成真正的热爱。
一些新的尝试可能会不顺利,也许会丧失当初的热情,但家长也要多多鼓励他,鼓励他的勇敢和努力。即使最后真的放弃,也是孩子宝贵的一次试错,用排除法pass掉了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重新出发寻找内心所爱。
02
哈佛校长:兴趣来源于生活经验
网络再逼真,无法带来赛艇冲刺时的惊心动魄;课本再详细,也刻画不了千年历史的厚重年轮;外语再流利,也没有办法去预知异国朋友之间的思想差异。
哈佛大学首任女校长Drew G. Faust认为:孩子们的将来必定是和各种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所以,了解整个世界也成为了他们的必修课。
每年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是对自己和孩子的共同要求。去世界各地的意义就是,让自己从生活经验中成长,从而发现自己的兴趣点。
Go where you want to be and then circle back to where you have to be.
先尝试你最想做的东西,不用考虑太多。竭尽全力去试。如果真的不可为之的话再回到你只能去做的东西,这时候也能踏踏实实做出成绩来,不再疑惑。
没有生活经验,兴趣就是无源之水。长时间被牢牢锁在学校和辅导班的学生们,要学会去体验不同的社会生活,积累更多经验,在多样的选择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渐渐明确自己的未来方向。
03
剑桥教授主张:广泛兴趣更容易取得成功

剑桥大学教授、著名科学家贝弗里奇说:“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可能来自他们的博学。”
可以让孩子尽可能多、详尽地列举感兴趣的事情。这是一个让孩子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也是让家长更了解孩子的契机。
无论是做手工、追动漫,还是单纯喜欢用画笔涂鸦,多去询问孩子喜欢这些事情的原因,你会得到脑洞大开的各种答案,这也是孩子的纯真烂漫之处。
而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兴趣是动态的变化着的,3岁想卖糖果的小女孩在8岁的时候,也许想成为登上太空的宇航员。时常和孩子沟通,观察孩子的兴奋点,不断更新兴趣列表,更容易找到能一生相随的特长。
04
心理专家武志红:孩子的兴趣别被父母绑架

对孩子的赞美中,总是少不了 “听话”和“乖”。家长也容易在“为你好”的趋势下,根据自己的经验决定孩子的学习、专业、职业。AI大火,就让孩子学AI,法律有前途就去当律师,孩子因此丧失了自己的选择权,更谈不上自己的兴趣。
这样的关系,被心理学专家武志红成为“病态共生的亲子关系”:太听话,孩子被“扼杀”;不听话,父母生不如死。
家长不是遥控器,孩子更不能是学习机器。在兴趣培养的道路上,家长应该是一座温暖的灯塔,为孩子指引方向。
要知道,情感的满足与精神的成就感能为个人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这种快乐与我们所从事的创造物质财富的工作所带来的快乐不相上下。不需要随大流,不把自己意愿强加给孩子,家长只需要尊重并支持孩子的爱好。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情况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