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流金岁月|我的三年农校求学生涯(四)

流金岁月|我的三年农校求学生涯(四)

阅读量:3716938 2019-10-23


【编者按】
通过《流金岁月》上一篇“新校舍-新气象”我们了解了凌定厚先生迁入新校舍里的生活点滴。时间推至1954年,65年前的长江特大洪水,应该是居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参与抗洪抢险的古稀老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凌定厚先生也是这英勇队伍中的一份子,在抵御洪魔过程中甚至有过命悬一线的惊险时刻,接下来就请大家跟随小编一起了解属于凌定厚先生的那段英雄史。这也是当时人民们团结一致抗洪魔、战天灾、保家园的壮丽诗篇中的一个美丽缩影。
背景介绍
1954年洪水为长江中下游近100年来最大的一次,由于新中国建立之初即非常重视长江的防洪问题,及时加高加固3万多公里的干支堤防,并利用长江中下游湖泊洼地,建设和安排了荆江分洪区、大通湖蓄洪垦区、白潭湖和张渡湖蓄洪垦区等平原分蓄洪工程,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上各级政府领导组织防汛抢险工作得力,保证了重点堤防和重要城市的安全,大大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尽管如此,但损失仍很大。据不完全统计,长江中下游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有123个县市受灾,淹没耕地4755万亩,受灾人口1888万人,死亡3.3万人,京广铁路不能正常通车达100天,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
回忆
1954年特大水灾与防汛抗洪
1954年6月前后,大雨一直不停地下着。特别是长江上、中游的大水向下汇积,长江的水面已高出武汉的街道。当时已是全民总动员,无论男女老少都上堤坝,挑土筑堤,洪峰一个接一个,如果大浪打来堤防一破,整个武汉市就会完全被洪水淹没。为了保住武汉,采取了分洪的办法。在长江的支流荆江,用炸药把堤坝炸开,分走洪水而确保武汉,这就是著名的“荆江分洪”。
这一年我们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这时已是暑假,有部分同学已回家了,大多数同学仍在学校,于是学校组织同学全力投入防汛、抗洪工作。学校当时把同学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参加武汉市的防汛,由武汉市防汛指挥部的统一安排部署;另一部分就在本校参加金水闸的防汛工作。我当时也报名要求参加武汉市的防汛,但没有批准。可能是因为当时我的手伤之故(在双杠上摔下来而骨折)。参加武汉市防汛的工作,主要是押运防汛物质,随船从各地将防汛用的物质运往武汉,那里急需就运往那里。这是一种很艰苦的工作。风大浪急,翻、沉船的事故自不待言是很可怕的,在心理上,即使是日常生活的吃、睡、拉、撒就很不习惯了、不适应了。吃的、喝的水都是从江里随手舀上来的,大小便也是拉往江里去,许多人不适应而拉肚子。晚上睡觉也睡不好,天热是一个原因,在船上一点小地方睡觉也是从来也没有过的。押运的同学,虽然不像在校的同学那样,天天去堤坝上挑土筑堤,体力上的消耗似乎没那么大,但他们在启程前和到港后还要参加搬运所押送的物质,也是繁重的体力劳动,更何况那是抢险,水火无情!他们简直就像打仗一样的紧张。虽然条件是特别的艰苦,但我校参加武汉市防汛的同学,完成任务回校时个个都又黑又瘦,他们都表现得很好,受到了学校的表扬。
我们留守学校的同学参加了当地的抗洪抢险,每天挖土、筑高堤坝是日常的工作。雨是不停的下,水也不断的涨,我们的堤坝一定要比水更高,涨得更快才行。因此当时筑堤坝的人们可以说是日以继夜的。为了比水涨得更快,同学们挑土的肩磨肿了,手上打的血泡磨破了也不理会,仍然不停地挖和挑!为了将堤坝筑得结实,对堆起来的松土要垒结实,称为“打垩”(意为“打夯”;“垩”为别字,方音读作“?”)。“垩”是一种专门将松土打结实的工具,这一过程称为‘打垩’。这是一种有趣而技巧性很强的力气活,既要用力又要彼此互相配合,还要高声唱。通常是四个人一组,每人的双手各执一条绳子,八条绳子的另一端是拴住“垩”的四个角,每个角有两条绳子由一人掌握着。一人领唱,然后大家一边合唱,一边一起用力把“垩”拉起抛到上空,到最高点时再一起发力往下拉,从而使“垩”重重地打下来。一边唱一边打是一种很特殊的指挥艺术,领唱者在唱到一定的词谱时大家就一起向一个方向用力,如果彼此配合不好不仅打不好而且还会发生打伤人的危险。这次抗洪我第一次见到打“垩”,后来自己不仅会打而且能领唱,成为指挥者了。打一天就要高声唱一天,到收工时嗓子也叫哑了,是十分辛苦的。
抗洪时最关键、最困难又是最危险的工作是抢险,即是抢堵堤坝最薄弱和几乎要溃缺的地方。洪水泛滥时,洪峰从上游向下峰拥而至,大浪也一波一波地冲向堤坝。每一次的冲刷都会将堤坝上的泥土冲走一部分,特别是那些不牢固或被老鼠、白蚁为害严重的地方,会造成缺口而产生溃堤的严重后果。在抗洪时一项绝对重要的工作是日夜不停地、仔细地巡堤,晚上要用特别大的电筒来视察。做这项工作的人既要有责任心,又要仔细,还要能熬夜、不怕苦,因为责任实在是重大!一发现有可能会缺堤的地方,马上紧急敲锣通知“抢险!”我也有过晚上值勤,巡逻查看堤坝的经历,这确实是一项十分艰苦而烦重的工作。责任重大不用说,在值勤的过程中,蚊叮、虫咬也让人难受。在发生缺堤时,为了堵住已经或将近要溃缺的堤口,各种防汛器材,木料、床板、土石方一齐往缺口里倒,甚至人也往里跳!这种场面我们也遇到过多次,不过从未曾发生过伤亡事故。为了防止这种溃堤的事故发生,对堤坝的保护至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有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保护堤坝不受或减轻水浪的冲刷。偶然间我们发现在大水中有成排成排的由芦苇丛与各种杂草组成的水生植物漂浮物,它们的面积大小不等,大的有10余平方米,小的也有三几平方米。这些漂浮物都是经大水冲散而随水流下来的。于是我们把这些漂浮物拦了下来,切成适当的小块并将它们固定在堤岸旁作为减轻水浪冲刷的障碍物,防浪的效果十分好。但要搞到这些丛生的漂浮物并不容易。有船时那是不难的,但在那时哪有闲空的船去打捞这些东西!因而多数情况都是见到有漂浮物来就游水去打捞,把它拉到堤边来。经常会碰到在漂浮物上的蛇或其他的害虫,还要与之搏斗也是很有趣的。有一次我与几位同学一起见到一块大的漂浮物,我正游水过去,突然右脚的小腿抽筋,当时已游到中间,前后都不到岸,我一直向下沉,眼看要被洪水淹没了,挣扎着、强忍着抽筋的疼痛浮出水面高呼教命!又自然地向下沉,这时心里想,想不到我这辈子这么快就完了!而这时我最担心的是我的祖母。这时,刚好不远处有一条船经过,在同学的呼喊下,这条船过来,赶快把我捞了上来,教了我一命。这次虽然大难不死,却也经历了一次来之不易的而常人所无法感受的经历,原来人在临死之前所想到的是他最亲近的亲人。我自幼丧母,是祖母把我抚养、拉扯大的,祖母就自然成为我最亲近的人。
往期回顾
流金岁月|我的三年农校求学生涯(三)
流金岁月|我的三年农校求学生涯(二)
参观接待|国庆节参观合集
百里挑一丨心之所向,不胜欢喜
END
湖北工业大学校史馆
新媒体中心
编辑|校史馆
图片|网络
排版|蔡如若
审核|廖龙晨
微信号|湖北工业大学档案馆校史馆
投稿邮箱|3081500982@qq.com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