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中关村,半部科创史
70年走来,中关村超越了地理概念,成为一个符号、一个品牌、一种精神象征。
01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海淀被规划为首都的“文教区”。清华、北大、中科院等科教领域的排头兵,开始在“中官屯”的旷野里落地生根。
“原子能楼”被誉为“共和国科学第一楼”
“中关村第一人”陈春先
一位美国教授创立的20人的永磁体小公司,就能为NASA和全球核实验室供货。科技与商业的高度协同,爆发出强大的生产力。
陈春先深刻认识到——这正是美国经济科技强大的终极奥秘。
他禁不住遐想:如果与“硅谷模式”相结合,中关村将爆发出怎样的威力?
1980年,陈春先在向中科院、北京科协的听众讲述“访美报告”时,豪气冲天地宣布:要亲自创办一家“硅谷公司”。他定下一个“二不四自”原则:不要国家拨款、不占国家编制,自由组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后来,这成为无数中关村公司效仿的样板。
但在当时,全中国都没这个先例。陈春先开公司的报告打到物理所,结果石沉大海。
而在“访美报告”现场,北京科协咨询部负责人赵绮秋被陈春先圈了粉。她清楚知道,这个“公司”开不成。不过她有一个“曲线救国”的计划:
陈春先凭借等离子体学会副理事长的身份,可以搞个“服务部”,由北京科协出批文、出经费,再到公安局刻公章、银行开账户。
陈春先开办的“服务部”旧址
02
既创造了效益,又解决了知青就业,我何罪之有?”但纪委坚持追究到底。
1983年8月,46岁的王洪德忍无可忍,怒创“京海”。他从知青社借款1万,刚在银行开了户,就接到北大一个计算机房改造项目。一群中字头的大牌公司都来竞标,北大却只相信王洪德。
这个项目让京海大赚9万块,从此大订单接踵而来。1987年,京海总产值突破1.3亿,坐上了中国机房行业的头把交椅。
鼎盛时代,四通纳的税占据中关村的半壁江山,其他企业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人民大学南侧立交桥,至今以“四通桥”命名,足见其当年荣光。
但1997年,四通遭遇一场金融诈骗,2002年才走出困境。之后,投新浪、搞地产、接盘脑白金,最终在时代的大潮中光彩不再。
一度能与四通同台共舞的,是信通。这是中关村第一家股份制企业,由中科院计算所、科仪厂、海淀区各投100万,于1984年11月开业。
中科院计算所的抗干扰稳压电源,曾荣获科学大奖。信通最早将其产业化,从而赚到了第一桶金。
03
1984,中关村的“拐点之年”。
跃上历史舞台的除了“两海两通”,还有大名鼎鼎的联想。
受到陈春先的创业事迹的鼓舞,柳传志也萌生了创业念头:“憋得太久,机会来了,特别想干事!”
中科院计算所传达室,联想从这里诞生
那时,柳传志的月薪是78块。骗子骗走的,是他150年的工资。
被骗的柳传志,完全不知道如何反败为胜。他没有任何办法,只好带着人在路边摆摊卖电子表、旱冰鞋、运动衫,好把窟窿堵上。
“两通两海”一年赚千万,40岁的自己摆地摊。这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但柳传志咬着牙干了。就算当时心再大,他也不敢想象20年后自己会把“蓝色巨人”的全球PC业务买下来。
无意间,中科院拯救了这支哀兵:院里进口了500台IBM电脑,准备配给各科研院所。柳传志得到消息、撂下摊子,直扑中科院设备司,把电脑的验收、培训、维护业务抢到了手。一伙人肩挑手扛蹬三轮,靠这笔业务挣到了70万。
这是联想的第一桶金,也是中关村龙腾虎跃的开始。
04
创业初期的用友软件
苏启强没等到这一天。
1993年,他与王文京分道扬镳。一年后,他用王文京倾囊回购股权的钱,创办了正版连锁的“连邦软件”,在无数抱小孩的妇女问你“要光盘吗”的中关村,活成了一股清流。
瀛海威的广告牌,成为互联网进入中国的时代标记
雷军与求伯君
张朝阳的第一笔融资来自恩师尼葛洛庞帝
一度垄断中国电商的8848网站
马云也结束了在北京的抑郁踌躇。他回到杭州,创办阿里巴巴,却并不知道怎么活下去时,2000年,8848的交易量已高达26亿,几乎实现了对中国电子商务的垄断。但后来,8848分崩离析,马云真的把万吨巨轮推上了珠穆朗玛。
多少人曾大胆设想,倘若8848成功,今天的阿里又将何去何从?也曾不断追问:为什么8848没成,马云却成了。
但这就是中关村,这就是高科技。
05
走进一楼,人们先要穿过一段漆黑的走廊;再上二楼,才见豁然开朗,隐喻着创业的晦暗曲折。因为偏僻,所以便宜;但苏菂更深的想法是,希望过滤掉情侣、散客,专注为创业者服务。
万事俱备,万事开头难。800平的地方空空如也,苏菂于是抓了个熟人团队来暖场。这支创业团队穷得底朝天,借着开业酬宾,喝了15天免费柠檬水,一杯咖啡都没点。
眼见着车库咖啡和创业团队都要黄,苏菂请动了新浪前CEO、DCM联合创始人林欣禾来掌眼。在苏菂的引荐下,这支PPT都没有的创业团队,拿下了林欣禾投的200万。
消息像一枚核弹,引爆了创投圈。车库咖啡人气陡升,创业者蜂拥而至。
人气爆棚的车库咖啡
没资金、没背景的创业者,很快发现了车库咖啡的妙处。点杯20元咖啡,就能享受一天的办公环境和1G极速网络;再交30元,还能在沙发上过夜。一支5人团队驻扎在此,办公“月租”只要3000块。在寸土寸金的中关村,这就是白菜价。
人越来越多,中关村管委会和大企业也积极响应。通过车库,创业团队注册公司能走绿色通道;另外,微软给3年正版,阿里给免费云存储,农行有综合金融服务……一连串“福利”算下来,车库能提供300多项创业综合服务。
但这都不是车库咖啡最致命的吸引力。
扎堆的创业团队,成功吸引了200多家风投机构。雷军、徐小平(真格基金)、王京(险峰华兴)、刘一昂(清科创投)等大佬,曾在此定期出没。而滴滴、ofo、大姨妈、魔漫相机等知名创业企业,都曾在车库咖啡孵化成长。
2013年3月,这条200米的步行道,正式变身为中关村创业大街。
中关村,迎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
于是,3W咖啡、联想之星、36氪等40多家孵化机构开始入驻,成为创业者的领路人;形形色色的创业者游走于此,混圈子、见名人、谈项目、做路演,个个梦想变身独角兽、颠覆BAT,还造就了这里特有的“21岁创业现象”。
创业大街人潮汹涌
中关村的创业前辈们更生猛。
不论是勤恳创富的,还是敲钟套现的,大都在游艇香槟的快意人生中感觉不兴奋、不刺激。于是化身投资人、冲进咖啡馆,哭着喊着投入了新经济大潮。他们的冒险经历、知识阅历、精神魅力,和磅礴的资本一道,注入了创新企业的精魂里。
前些年,O2O、P2P、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还是风口;转眼间,VR、AI、区块链、无人驾驶又成热门。资本寒冬来了又去、创业咖啡热了又凉,这条大街的深度,已远远超越了200米的表象,不仅成了中国创业创新的风向标与温度计,更将中关村的创业精神辐射到了全世界。
06
今天,从北京地铁4号线“中关村站”出来,步行到创业大街,你便能仰望一部中关村的变迁史。
这里汇聚着1万天使投资、2万创新企业、3万海归人才,贡献了北京四分之一的GDP,企业总收入突破5万亿;其中,包括340多家上市公司、70只“独角兽”,占据中国“独角兽”企业的半壁江山。
2018年,中关村的专利申请量突破8.6万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9.9万件,被美国《福布斯》誉为媲美硅谷的“全球最大科技中心”。
中关村新的“生命”雕塑,外形颜色不变,体量更加高大
大批科技企业群星闪耀:紫光、寒武纪、华捷艾米的5G、AI、AR芯片,商汤、旷视、地平线的智能识别,百度、驭势科技的自动驾驶,百济神州的抗癌新药,京东方的柔性显示屏……正日新月异地改变中国科技产业的面貌。
今天的中关村,更在面向全球、奔向世界。
英特尔实验室、Plug&Play等国际孵化器,正在中关村加速聚集、快速发展;中关村的海外孵化器,则直接走进了美国硅谷、德国柏林、加拿大渥太华、以色列等创新中心,直接串连起全球资源,实现了海外项目就地考察、就地孵化。
陈春先或许意想不到,当年他燃起的创业星火,如今早已冲天燎原。
70年走来,中关村超越了地理概念,成为一个符号、一个品牌、一种精神象征。
不论是老一辈科学工作的务实求真,还是新一代创业者的百折不回,那种追求卓越、奋发图强、科学报国的精神,已融入中关村宝贵的血脉,代代相传。
这样的中关村,定将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新高地,也定将成为永久的风口之地。
本文来源:华商韬略
五岳智库|重道 · 明理 · 通术· 善悟
?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五岳智库
五岳智库是一所终身
研习商道的企业家大学
专注培养商业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