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绘画基础技法教程:山水画写生与创作(10)

绘画基础技法教程:山水画写生与创作(10)

阅读量:3738968 2019-10-24


    2.山水画的透视与空间



(1)山水画的观察方法和透视方法
山水画的观察方法与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不同。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观察方法不是把视线固定在—个点上,而是“山形面面看,景色步步移”。这种观察方法不受视野的限制,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完整地、全面地观察对象。表现对象时也是这样。南朝宋王微在《叙画》中主张:山水画要给人以“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的感受,要从“目有所极,所见不周”的视觉局限中解放出来,获取更多的想象力和审美愉悦。
(2)三远法
将中国山水画的透视方法具体化的是北宋郭熙。他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了“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
“三远法”是山水画的观察方法和章法的系统归纳,集中体现了山水画空间意识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三远”可以单独表现其中的一“远”,也可以在一幅画中既有“高远”也有“深远”。也有的作品“三远”兼而有之,这种情况多见于横幅长卷,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图一为“平远”,图二为“深远”,图三为“高远”。
在“三远”的基础上,宋代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又提出于—个新的“三远”——“阔远”“迷远”“幽远”。韩拙的“三远”虽均属“平远”范畴,但比郭氏的“三远”有更加深入细致的描绘,而且加入了气候和环境的因素,是对前“三远”的具体和细致的深化,也极有价值,故总称“六远”。到了元代,黄公望《山水诀》参合两家之说,又有“平远”“阔远”“高远”的“三远论”。
山水画的空间观念是在观察自然的基础上加入了中国人的时空观念而创造出来的。它摆脱了自然景物对人的束缚,能给画家更多的想象力和创作空间

崔晓东——1953年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祖籍江苏扬州。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出版有《崔晓东山水画写生技法》《名画家说名画——崔晓东说黄公望》《中国名画家全集·当代卷——崔晓东》等。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