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华夏文明溯源——传说 、历史与文化(008)

华夏文明溯源——传说 、历史与文化(008)

阅读量:3740769 2019-10-24


  31 甘之战
  夏启成功夺权后,为了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还是要争取更多支持者,毕竟他以这样的方式取得政权显得稍微粗暴了一些,于是夏启召集了各地部落首领,在『钧台』这个地方举行了一次隆重的宴会。
  宴会开始时,夏启衷心的祝愿各位部落大大吃好喝好,同时也希望各位大大能够从此安安心心统一服从管理。
  但是夏启这样的篡权行为,打破了部落联盟时代以来的传统习俗,还是引起一些部落的强烈不满。
  不满的情绪应该怎么表达?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这么做,首先我们可以谴责,不行的话我们就加大力度,变成强烈谴责,效果要是实在还是不行的话我们就放大招,不停地谴责……
  但是原始部落的一些首领没这么好的脾气,并且文字和文化普及程度还不够,搞一个谴责的通告出来更加费劲,于是他们公然跳出来表示不服,其中最为代表的是『有扈氏』的首领。
  有扈氏的大大脾气爆,同时他犯了一个关键的错误,在双方战斗力的评估上产生了严重的误差,直接就向夏启提出来要求武力来解决这场问题。
  夏启经历了与伯益的博弈后已经十分老练,他一点都不着急,打架之前还专门对军队做了一番战前动员:
  『同志们,现在开始开会。我十分严肃的告诉你们,有扈氏自己要作死,既然这样,我们现在不得不替上天来惩罚他们。各位听好了,凡服从命令奋勇杀敌的,重重有赏,不听招呼不肯出力的,直接送火葬场……』
  夏启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这次他抗起了正义的大旗,并提前做好了军队的思想工作,然后在『甘』这个地方与有扈氏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史称『甘之战』。
  结果是有扈氏在轻敌的情况下彻底被虐成狗,首领被歼灭,余下来的族人全部被罚做牧奴。
  有扈氏的不满以武力开始,但是却以被武力镇压而结束,成为各个部落面前一个活生生的反面典型,他们用实际的行动向其他情绪上不满的部落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不要轻易与成为权力中央的夏启抗衡。
  于是其他部落即便再有所不满,顶多以后也就只是口头上谴责几句,有扈氏部落反倒为夏启后续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
  随后,夏启封这些比较听话的部落首领为『诸侯』,并令他们的部落为『诸侯国』,各诸侯国要谨记夏氏的王者地位,并且每年还要向夏后氏按时进贡。
  年轻的夏启从最初的野望、到篡权成功、再到征伐不听话的部落,最后终于实现了一统,他走的是一条与其父亲禹完全不同的道路,从部落联盟到国家的演变,实际上也是从野蛮进一步迈向文明的转变,夏启所开启的是大中华的一个新纪元。
  但是很可惜的是,美好的日子往往却是短暂的,夏启实现了最初的野心并完成了一统中原的伟业,但是对于国家后续该如何发展以便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夏启已经没有太多的念头。
  当荣华富贵逐渐侵蚀夏启骨髓的时候,夏启丢失了曾经的梦想,慢慢抛弃了上古时期的节俭传统,开始了一段骄奢淫逸的腐败旅程。
  也许,你可以一辈子不去登山,但在你心中一定要有一座山。它会使你总想往高处爬,它也会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在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所在。
  夏启踏平天下的同时却也意味着他心中失去了这样一座山,也就失去了奋斗的方向,这为接下来夏朝很一段长时期的动荡埋下了伏笔。
  32 富不过三代
  当夏启的心中早已失去方向时,即便夏朝的统治逐步进入稳定阶段,但是以夏启为首的这些贵族统治者,开始肆意奴役和剥削广大劳动人民,这严重阻碍了社会的持续进步。
  更为可怕的事情在于,腐朽的生活以及价值观念给夏启的后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严重影响到他们三观的形成,以至于他们也渴望赶快长大,仅仅只为更好的去体会感官上的享受。
  夏启一共练了五个男性小号,长子『太康』、次子『元康』、三子『伯康』、四子『仲康』、五子『武观』。
  在夏启走完他的一生后,长子太康成为新的帝王。
  夏启开了一个好头,年轻气盛的时候便敢于挑战传统而成为了大中华历史上第一位帝王,但是接下来却将余生挥霍在了各种享受上,也许他从来都不会意识到这将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太康在自幼见识着父辈们的各种腐败的情况下,终于迎来了亲身实践的时刻……
  太康即位后,很快就体验到了作为一个帝王的好处,他终日沉湎于声色酒食,政事懒得去搭理,没有多久便搞得内部矛盾重重,外部大大小小的部落相继背叛,夏朝很快就危机四伏。
  顾着享受生活的太康的完全没有观察形势发展的工夫,他所不知道的是在他的背后有着无数双眼睛随时都在盯着眼前发生的事情,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恰当的时机。
  任何时候,像太康这样沉迷于某些方面而对外面的世界不闻不问都是一种悲剧,这种悲剧往往还并不限于他自身,更多的是会伤害到他身边的亲朋。
  某一天,太康带着一些家属和亲信跑到洛水北岸去打猎。
  结果太康是越打越起劲,越打越高兴,这一去就是一百来天……
  太康没事就喜欢幽生活一默,他觉得这样很爽,但是他没有领悟到的是,当生活随便幽他一默时代价会有多惨。
  一个帝王为了打猎,出去的时候还花草茂盛,等到秋风扫落叶的时候却还在外面打猎,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幽默,也是一个多么大的时机。
  这个时机被一个叫『后羿』部落首领看到了。
  后羿当时活跃在黄河的下游,是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当他看到太康迟迟不归的时候乘机起兵夺取了夏朝的都城,并派兵驻守在洛水对岸。
  各部落首领其实也早已对太康有很大的意见,又惧怕后羿的实力,于是谁也不来帮助。
  等到太康终于想起回家,带着猎物兴高采烈的来到岸边时傻了眼。
  过去很熟悉,但是太康再也回不去了。
  无奈的太康只好在对岸的『阳夏』筑了一座土城居住下来,直到27年后病死在这里,一场打猎换来的是终身流落他乡,这个黑色幽默被称为『太康失国』。
  太康的几个弟弟见他不能回都,就陪着母亲来到洛水岸边苦苦盼候,却始终没有能够等到太康。
  悲凉之余,他们共同做了一首著名的『五子之歌』,歌词大意是这样的:
  『爷比禹说过,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稳固了,国家才能安宁。你们这些孙子要用心去治理天下,不务正业是会失去民心、导致亡国的;
  啊,爷比多伟大啊,太康啊,你就是个坑货啊,弄得百姓都仇视我们,祖先的基业也被人抢了。啊,我们好惨啊;
  啊,多么痛的领悟。』
  33 两个后羿
  太康失国,后羿上位。
  那么,我们新的八卦课题又来了。
  后羿放着好好的英雄不当,为什么要放弃『射日英雄』这个身份,跑去抢太康的饭碗。这究竟是因与嫦娥的情变导致人格分裂,还是看不过太康的不作为而决定化身正义解救苍生?
  敬请收看本期八卦特刊之『两个后羿』。
  我们先来看看后、羿这二个字本身的含义。
  古文字中,司、后原先其实是同一个字。
  『司』是『父子相继从事某职业』的意思,『羿』指的是射手,形象点的话就是弓箭手,『司羿』便是『世袭的射师』。
  从夏启开始,夏朝帝王采用由『司』字反写而造成的新字『后』字作为自己的官方正式头衔,这个头衔一直沿用到夏朝结束,因此『后』也成为夏代最为尊贵的称号。
  后羿原本其实是司羿,由于他将太康赶走而曾短暂掌握了王权,所以后世便尊称其『后羿』。
  到这里,我们其实不难发现夏朝的后羿原本并不叫后羿,比较巧合的是他同样箭术高超,在这一点上『后羿射日』中的后羿比较相似,于是很多人自然而然就把这两个人联系在了一起。
  那么,『射日』并且与『嫦娥』结为夫妻的后羿又是谁呢?
  这个后羿在更早的时候。
  据说在尧帝时代,天上曾经有十个太阳。
  这么多太阳一起出现,结果就是土地被烤焦,庄稼全部干枯,人们也是热得简直受不了。由于天气的酷热,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一样的森林里跑出来作乱,在各地残害人民。
  没有办法,尧只好从天上请来了神箭手『大羿』帮忙。
  大羿用他高超的箭术一连射下九个太阳,并保留了一个太阳,从此以后才变得气候适宜,万物得以生长。
  大羿又不断射杀怪禽猛兽,为民除害,民间因此奉他为『箭神』。
  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后羿其实原本叫做大羿,他才是嫦娥的丈夫。
  后来,大羿射日解决了人间的疾苦,也得到了天帝的褒奖,但是却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嫉妒。
  最后天帝听信了谗言,决定把大羿、嫦娥夫妻放逐到人间。
  流落人间后,嫦娥过不惯人间的清苦日子。
  大羿为了嫦娥而从『西王母』那讨来了不死之药,成仙心切的嫦娥趁着大羿不注意,一个人偷偷吃下了不死药而飞向月宫,害得大羿最后郁郁而终。
  思念之余,大羿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用来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后也纷纷在在月下摆设香案,纪念嫦娥。后来月母被大羿的真情所打动,允许嫦娥在月圆之日与大羿在月桂树下相会。
  从此,中秋拜月的风俗流传开来。
  到这里,我们的真相不是一个,而是真的有两个后羿。
  上古神话时期射日的原本叫大羿,他是一个悲剧式的英雄。
  商朝初期篡夺王权的则是司羿,由于他只懂得抢江山,而不知道如何去治理江山,没过太久也成为了悲剧。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