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盛唐之后系列】装傻充愣数第一的实力演技派皇帝就是他!

【盛唐之后系列】装傻充愣数第一的实力演技派皇帝就是他!

阅读量:3769570 2019-10-25


以下文字内容为音频节选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点击音频收听!
播讲人:田洋
节目编辑:尹诗琳 程涵
小剧场配音:音匣老鬼 郭炜
01
为活命装傻 受尽嘲讽
       公元810年,唐宪宗迎来了他的第十三个儿子——李忱,也就是光王。
李忱
        可是,这样的喜事却并没有给唐宪宗带来多少快乐。因为李忱的生母出身卑微,她本来是反叛的将军李錡家的侍妾,后来被罚入宫中做苦役,偶然间被唐宪宗临幸,这才有了李忱。
       皇宫中向来是母子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由于母族低微的身份,李忱从小就没少受人歧视,渐渐地,这人也变得孤僻了,成了人们眼中的“傻子”。
        实际上呢,光王并不是真的傻,这只不过是一条保命的权宜之计。可他是怎么想到靠装傻保命的呢?突然一下子变傻肯定也没人信对不对?回顾一下真实的历史,很多人就猜啊——光王的装傻可能和他幼年受到的一次惊吓有关。
       据说,有一天,光王去拜见太后,没想到撞上官员行刺,虽然是有惊无险,但从此光王就开始沉默寡言了,无论大小场合,他都成了被人取笑和捉弄的对象。
影视剧中的小光王
        也不知道光王是怎么熬过来的,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忍辱负重、逆来顺受方面,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都要逊他三分。
       元和十五年,唐宪宗突然驾崩。李忱的三哥继位为帝,史称唐穆宗。
       新皇登基后,李忱得了一场重病。按理说,此时的李忱本应该安心养病,可不知为什么,李忱却突然不顾病体沉重,做出了一个奇怪的举动:他从病床上跳下来,然后开始正式地鞠躬行起了大礼来,这可不是一般的礼,而是像极了皇帝对朝臣的回礼。偏巧这时候唐穆宗来探病,李忱的这个举动让唐穆宗撞了个正着。这可把一旁服侍的侍从全部吓坏了,慌忙和唐穆宗解释说,李忱生病烧坏了脑子。唐穆宗也没生气,反而是意味深长的看了李忱一眼,悠悠说道:“我这个十三弟啊,将来一定是我家的英才。”说完还赏赐了李忱很多金银、玉如意、御马和金带。可惜,唐穆宗仅仅坐了5年的江山就撒手人寰。
唐穆宗
        唐穆宗死后,年仅16岁的长子李湛即位,也就是唐敬宗。可是唐敬宗沉迷于蹴鞠和狩猎,大小朝政全都由宦官掌控。
       两年后,权倾朝野的宦官刘克明等人竟然杀害了唐敬宗,改立他的二弟李昂为帝,也就是唐文宗。唐文宗一上位就盯着宦官,生怕自己也重蹈大哥的覆辙,而皇叔李忱在他眼里,不过是个供人消遣的白痴傻子。
       有一次,文宗宴请各个亲王,在席间说:“在座的各位如果谁能让光王开口说话,朕重重有赏。”诸王听后,立刻一哄而上,但李忱却始终痴痴呆呆,这幅样子把逗得文宗皇帝大笑不已。可这一切却引起了文宗弟弟李炎的怀疑,多年的宫廷风雨让李炎隐隐的地认为,痴傻的皇叔李忱一定有问题。
李忱
02
躲过猜疑 被扶上位
       没过几年,一心反抗宦官的文宗皇帝被宦官拉下了马,李炎被拥立为帝,史称唐武宗。武宗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弄清李忱到底是真傻还是装傻。
       那个时候,宫廷贵族流行打马球,皇帝喜欢和亲王一起切磋球技,他就特意带着李忱去骑马,可李忱经常无缘无故地从马上坠落,要么就是在宫中走着走着,忽然被什么东西绊倒,一骨碌从台阶上滚了下去,摔得不是鼻青脸肿,就是遍体鳞伤。

        就说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午后吧,李忱和诸位亲王随同天子出游,大家喝了点酒,都有些醉意。这时候,李忱又一次从马背上“意外”跌落了,昏倒在冰天雪地之中。武宗本来以为这次他的皇叔肯定难逃一死,可转眼到了第二天,他又看到李忱活蹦乱跳的出现在了宫里。
       李忱的大难不死,让武宗更加怀疑他在装傻。也是,这事儿想起来也挺细思恐极的——如果一个人靠装傻充愣历经了三个朝代,那背后的心机该有多么的可怕啊!一想到这,唐武宗出了一身的冷汗。
        为了永绝后患,武宗派人把李忱捆得跟个粽子一样扔到了厕所里,并派宦官去杀掉他。不过这个叫仇公武的宦官虽然表面上主动要求替皇上杀人,但实际上却是有心搭救这个可怜的傻王爷,便汇报说已经杀死了李忱,实际上却悄悄的把李忱藏了起来送出了皇室,找了个熊的内脏回去交差。
宦官仇公武
        那么宦官究竟把李忱藏在哪了呢?有人说李忱为了隐姓埋名,出家为僧躲在了寺院里。但因为正史中没有相关记载,很多史学家,比如北宋的司马光,都认为这是没有根据的,更有史学家认为李忱被武宗迫害而出家为僧的说法,是后世佛教教徒杜撰出来的故事,目的就是为了丑化曾经开展灭佛活动的武宗,同时推崇在登基后支持佛教的李忱。
       但不管李忱藏在哪,这条命总算是保住了。晚唐政治腐败,唐武宗逝世以后,谁来当天子实际上是宦官说了算。可宦官马元贽虽然能够废立皇帝,却不能取而代之。
宦官马元贽
        为了继续把持朝政,有智力障碍的光王李忱一时间成为了最合适的人选。这样一个“傀儡皇帝”坐在龙椅上,既不用每日担惊受怕,而且还能轻易控制他。
       可令文武百官没有想到的是,登上帝位的李忱却一改之前疯癫痴傻的样子,而是沉着冷静,对朝政大小事务都有着非凡的见解,往往都能切中要害,那种威严一开口就让群臣觉得不可冒犯。
      这时候,拥立他的宦官悔得肠子都青了,这人哪是傻子啊,这简直比猴还精啊!要搁在现代,李忱最起码也是个影帝级别的人物。
李忱登基
03
摇身一变 励精图治
        自打李忱登基后,武宗的亲信被李忱连根拔起,同时他还大力重用宪宗时期留下的老臣。鉴于前朝有着高官泛滥的问题,李忱还对高官的人数进行了严格控制。
       当时前朝有规定,官员依据品级不同,朝服的颜色也不同。三品以上穿紫色,四品穿深绯色。而李忱登基后,他身边的侍从还依据前朝的经验经常备着这两种颜色的衣服以防不时之需,但由于李忱赏官非常谨慎,有时半年都没赏出去一件衣服。
三品官员紫色衣服
        说到底,李忱授官爵的原则是:不到规定时间的不授,没有政绩的不授,说白了,就是不凭个人好感和亲近授予官职。
       他还很喜欢微服私访,经常骑一头毛驴,早出晚归。一旦发现优秀官员,马上予以提拔重用。他在渭水边打猎时,发现当地百姓焚香祈祷,一打听是县令治理有方,深得民心,他便下令让当地县令做了本州刺史;他在泾阳狩猎时,又听樵夫说泾阳县令有勇有谋,他回宫把泾阳县令的名字写在含元殿柱子上,很快提拔为了海州刺史,并御赐金紫鱼袋。
       李忱在授予官员上的谨慎,还解决了为患唐朝长达半个世纪的“牛李党争”。
       听过我们之前节目的听众应该还记得,这是一场政治宗派之争,一方主张科举取士;另一方主张从世家大族里招人。这两派官员互相倾轧,勾心斗角,争吵不休,闹了将近20年。从顺宗到文宗,两派的斗争愈演愈烈,连文宗都感慨:想要解决朝廷朋党的困境,简直比解决边防战事还要困难。
牛李党争中牛党领袖牛僧孺
        可李忱却用极短的时间将唐武宗时期的重臣李德裕清除出朝廷,这样的雷霆手段,就算是李德裕的政敌牛僧孺都感到措手不及。之后,李忱大大重用科举出身的牛党成员,一举消灭了这场政治斗争。
       除了官员任命,宦官问题一直是晚唐时期朝廷的心腹大患。李忱在位期间,对宦官问题尽可能加以约束。他曾经御赐一条玉带给宦官马元贽。谁知道马元贽竟然将御赐之物送给了宰相马植。马植呢,胆子更大,把这条玉带带去上朝,结果被宣宗一眼认出来。嘿!这不是摆明了朝臣与宦官勾结、犯了朝廷大忌吗?但马元贽掌握着神策军,而自己也是被马元贽等人拥戴上台的,所以宣宗只是把马植取消了宰相资格,连带亲信董侔也被御史台“双规”了,这一招敲山震虎的计策,效果还挺好,宦官和朝臣都各自收敛谨慎了很多。
宰相马植
04
律人律己 奈何早逝
        看完前面的介绍,相信您也能感觉到,李忱是个工作狂,他为了不让自己在工作中被蒙蔽,把全国六品以上所有官员的履历以及天下郡县情报全部背熟了。
       不仅如此,登基之后的李忱努力仿效唐太宗,他把《贞观政要》写在屏风上,经常拱手拜读来提醒自己做一个明君。每次退朝后,他都自己坐在殿中读书,有时直到晚上蜡烛熄灭了才结束,被宫中称为“老儒生”。
        在政治上励精图治,在生活中的李忱更是天性友爱,和兄弟相处都十分和睦。他还是一个提倡节俭的皇帝,他对于子女的要求更是严格,甚至到了不尽人情的程度。
       李忱的长女万寿公主,下嫁给起居郎郑颢,按常例公主出嫁要用采用银箔饰品,但从李忱开始,全部改为铜饰。公主出嫁时,李忱还亲自告诫她,到夫家要严守妇道,不能因为皇家贵胄的身份轻视夫族。
万寿公主
        有一回,驸马的弟弟得了重病,李忱打发中使去探望。中使回朝,李忱询问公主有没有前去探视,中使说,公主正在慈恩寺看戏。李忱十分生气,说:“朕有时怪士大夫家不愿娶公主为妻,今天朕才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于是命人把公主叫来,当面斥责她,小叔子生病了你不去看望,反倒去看戏?这成何体统!公主一看父皇发怒,吓得连忙请罪,表示洗心革面,不再敢犯。
        更让人吃惊的是,李忱的二女儿永福公主,本来已经选定于琮为驸马,不日就要下嫁,公主也很高兴。偏偏在一次和李忱同席吃饭的时候,因为一点儿小事怄气,把筷子折断了。李忱大动肝火,说你这种性情,怎么能嫁到士大夫家做媳妇呢?当即传旨,让四女儿广德公主下嫁于琮。就这样,永福公主眼睁地看着自己的未婚夫被父皇夺去,还不敢说什么。
永福公主
        当然,作为一代君王,李忱也有心狠手辣的一面。曾经有地方献给李忱一支女子组成的歌舞乐队,其中有位绝色佳丽被李忱收入后宫加以宠幸,一段时间之后,李忱认为这样下去有可能会重现唐玄宗的旧事,于是把这名女子召到跟前,说我不能把你继续留下去了。身边的人就说既然皇上不想留下了,不如就将她放出宫去,李忱却说:“放她回去,朕就会想念她,不如赐她毒酒一杯。”一名天香国色的女子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死了,这个吧……现在看来确实有点过了。
      总而言之,唐宣宗的一生,确实也算得上是个传奇了,前半生忍辱负重,后半生作为一代明君带领晚唐重现繁华景象,能做到这一步的人,历史上确实少见。
        不过,这种辉煌只有短短13年的昙花一现,唐宣宗最终因为服用过量金丹送了命——对生的渴望让他用装疯卖傻的方式躲过了朝廷的险恶,然而最终让他送命的,却也是这份渴望。

编辑:亚特
素材来源:网络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稿酬支付需求,请与本公号后台联系。
注:本文及其音频版权归属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未经授权不得挪作他用
1039听天下
收听往期更多节目                                                             
请点击“阅读原文”
点个在看
我们继续努力给您看!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