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省体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牟勇到省人民政府网接受在线访谈

省体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牟勇到省人民政府网接受在线访谈

阅读量:3772392 2019-10-25



  10月23日,省体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牟勇到省人民政府网接受在线访谈。徐宁峰摄
  10月23日,省体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牟勇以“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增进人民健康”为题,到省人民政府网接受在线访谈,并回答网民提问。
  访谈主要内容如下:
主持人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全民健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人民群众对健身场所和设施的需求日益增长。那么,目前我省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何?
  牟  勇: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坚持体育惠民,把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两年来,省体育局共支持建设336公里健身绿色步道工程,163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215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60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18个县级老年体育活动中心,还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等部门实施393个民族自治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工程等。截至目前,全省乡村两级农民体育工程覆盖率近90%。

  牟勇介绍我省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徐宁峰摄
  省体育局在去年实施50个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点多功能健身场地项目建设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实施70个多功能健身场地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力推动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全覆盖,努力让人民群众运动有场地、健身有设施,从根本上破解人民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
主持人
  省体育局大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体育设施建设,这是基于什么原因考虑的?另外,在我们贵州的脱贫攻坚行动中,您觉得体育发挥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牟  勇:在脱贫攻坚任务中,我们充分发挥体育综合带动效应,通过引进体育赛事、发展体育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开展大众健身等体育活动助力脱贫,在贫困地区构建“体育+”或“+体育”的发展模式,营造精准扶贫、体育助力的良好局面,促进体育工作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
  一是在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上,配套建设120个多功能健身场地。
  二是广泛开展体育活动,动员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在集体活动中促进社区居民相知相熟,增进邻里感情,促进邻里和谐;通过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团结协作和相互关爱精神,以此推动社区大家庭建设,加快移民群众融入新城镇生活。
  三是通过体育锻炼,增强社区居民体质,减少疾病发生率,在有效预防因病返贫致贫的同时,推荐就业、引导创业,促进搬迁家庭增收致富,助力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能致富”目标。
  四是积极推动体育旅游扶贫。我们在贫困地区举办体育赛事聚集人气,推动体育项目进入旅游景区,从传统观光型旅游向参与型体育旅游转变,积极探寻体育旅游和群众增收致富的结合点。

兴义市万峰林生态体育公园。
主持人
  体育产业成为新的绿色产业、健康产业和朝阳产业。请问我省体育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情况是怎样的呢?
  牟  勇:2015-2018年,全省实施健康运动产业项目179个,完成投资186.98亿元。2017年,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70.96亿元,增加值80.18亿元。2018年体育彩票销售56.8亿元,同比增长63%,增幅排名全国第三。
  依托我省富集的山地资源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力开展竞技型、观赏型、体验型、群众参与型体育项目,在办好马拉松、攀岩、低空跳伞、自行车等项目基础上,深度挖掘多彩贵州、全景贵州、翱翔贵州、水韵贵州、奔跑贵州、悦动贵州等地方品牌赛事潜力,开发洞穴、河谷探险等新业态,围绕国道线、著名景区景点建设固定赛场,打造集“水、陆、空”于一体的国际国内山地户外精品赛事。
  近年来,省体育局与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举办四届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贵州山地运动品牌影响力日益彰显。2018年,组织举办国际国内精品户外赛事80余场(次);指导支持举办县级以上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643场,直接参赛人数近89万人次,省内外观众近1300万人次,助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
  目前建成和在建生态体育公园90余个,汽车露营基地40多个,体育旅游线路近80条,健身步道、骑行道、登山道近7000公里,60余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注入了体育元素;获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1个、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1个、国家体育旅游精品项目65项(次),获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2个,获国家汽车自驾运动营地17个、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1个。
主持人
  这些年,很多重大国际赛事都在我省举办,贵州体育事业发展大幅加快,但与部分发达省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要实现“后发赶超”式发展,我们还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下步工作将如何开展?
  牟  勇:一些长期制约体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体育改革不够深入,管办不分、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的体制弊端仍然存在,对体育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还有待加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群众体育社会组织活力仍未得到充分激发,引导、规范、激励的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明确,社会力量办体育和政府购买体育服务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竞技体育总体布局还不够明晰,后备人才匮乏,培养体系不够完备,基地建设有待加强,优秀教练员引进培养需要下更大的功夫;体育产业总量偏小,产业业态单一,部分领域仍然是空白,政府作用和政策供给与产业发展的期待有较大差距等。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化体育改革,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协调发展,力争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区市的体育发展新路。
  一是大力构建新时代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二是大力提升竞技体育为国为省争光能力;三是大力增强青少年健康体质和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四是大力推进体育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五是大力构建体育文化宣传工作新格局。

贞丰县三岔河运动休闲小镇。
主持人
  山地户外运动是贵州体育旅游的亮点和特色,每年组织的赛事活动吸引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前来参加。请问,针对这种增长需求,怎样加强我省山地户外运动基础设施建设?
  牟  勇:一是推动城市运动设施建设。依托城市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将体育与休闲、文化、旅游有机结合,打造了一系列自行车道、健身步道。
  二是推动生态体育公园、主题运动公园建设。通过举办户外赛事活动,加快生态体育公园、体育主题公园建设。
  三是推动运动训练基地建设。按照省体育局精品赛事计划,“多彩贵州”自行车联赛、“奔跑贵州”越野跑系列赛、“翱翔贵州”滑翔伞挑战赛的持续举办,加强了户外运动比赛和训练场馆的建设。
  目前福泉、安顺、玉屏、普安、龙里等县均建成了能满足举办国家级赛事的专业山地车场馆,为我省山地自行车运动发展提供了优质的训练条件。
  六枝牂牁江举办滑翔伞比赛,建成了以水上运动和滑翔伞运动为特色的国家多梯度亚高原训练基地,目前是我国亚高原训练条件最好、服务设施最齐全的国家训练基地。
主持人
  请问在体育场地、设施等既要“建好”,又要“用好”这项工作上,省体育局有何打算?如何让我省已经建成和即将建成的体育场地、设施等得到充分利用,从一定程度上适当弥补我省体育基础设施的不足?
  牟  勇:进入十三五时期以来,我们大力推动“100个生态体育公园、100个汽车露营基地、100条体育旅游线路”等山地户外运动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完善了一大批运动场地和设施,有效缓解了我省山地户外运动快速发展的需求和压力,但也依然存在建设成本偏高、经费投入不足、运维管理困难、服务体系欠缺等矛盾问题。
  针对这些当前和今后长期面临的现实情况,我们将按照“建用同步、建好用好”的思路,在持续加大建设力度的同时,广泛利用好现有场地设施,发挥最大效益。
  一是扩大项目政策资金支持;二是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建设;三是完善设施配套服务体系。对乡镇及社区体育惠民工程、全民健身路径和部分生态体育公园及体育基地等免费开放使用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实行属地安全与管理维护责任制,各级政府给予相应补贴和奖励,鼓励广大群众积极使用,切实提高使用效率;四是持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多彩贵州”自行车联赛比赛现场(资料图片)。
主持人
  2017年底,国家体育总局批复我省创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开启了贵州体育旅游的新热潮。请问,这项工作现在进展如何?
  牟  勇:截至目前,体育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一是顶层设计基本完成。《贵州省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总体规划》已通过专家组评审,目前已报省政府;《贵州省创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经多次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后,已提交省政府审议,有望在近期内出台。
  二是建立完善配套机制。省政府成立了贵州省体育旅游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省体育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省体育局先后成立了贵州省山地户外运动管理中心、贵州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中心,联合建立了贵州体育旅游研究院,安排专项资金推动体育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三是积极推进相关具体工作。我们近期召开了工作推进会,对省市两级创建示范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已经启动高桥极限、路跑旅游等体育旅游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联合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的申报和评选;委托第三方开展生态体育公园、体育旅游基地、体育特色小镇标准化的制定;委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体育旅游基础理论研究等。
主持人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建设,相继发布了系列文件,要求加快推进足球进校园,要求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联合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目前这项工作我省推进情况如何,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
  牟  勇:从2016年起,我们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精神,联合省教育厅全面推动足球进校园工作。一是逐步建立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体系。先后评选观山湖区、云岩区、榕江县等9个县(区)为我省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同时评选8所省级校园足球试点县(区)示范学校,并给予经费扶持,充分发挥示范效应,逐步建立工作体系。
  二是启动全省校园足球“菁英计划”试点。2018年,评选贵阳市观山湖区外国语实验中学、江口县第二小学、遵义市名城小学等16所学校为我省校园足球“菁英计划”试点学校,着力构建我省青少年低年龄段青训体系。
  三是广泛组织全省校园足球赛事活动。连续举办全省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女子联赛、全省青少年“菁英计划”试点学校足球比赛、在筑高校女子足球(五人制)周末联赛等校园足球比赛,推动足球进校园工作全面展开。

威宁县草海生态体育公园。
主持人
  网友“游泳的鱼儿”提问:我是一名刚退休的企业职工,平时喜欢打羽毛球,前段时间听球友们说,我们贵州有些体育场馆对老年人免费开放,我想问问这方面的情况?
  牟  勇:根据《国家体育总局 财政部关于推进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的通知》文件精神,省体育局积极推动落实符合条件的体育场馆对60岁以上老年人、学生和残疾人免费开放,对社会大众低收费开放。
  为更好方便广大群众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省体育局还积极指导各市(州)体育部门同步推进本地区体育场馆向社会大众开放,每个体育场馆的免费、低收费开放方案均在场馆出入口等显著位置公开,广大群众可在各体育场馆直接查看免费、低收费开放措施和时段,也可在场馆所属地区政府门户网站和体育部门网站查询了解相关信息。
主持人
  网友“奔跑吧小明”提问:前段时间,新闻上说我们贵州参加全国二青会和第十一届全国民运会获得了很多奖牌,真是给力!请问,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
  牟  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简称二青会)于8月8日-18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全国共有34个代表团3万多名运动员参赛。我们贵州代表团699名男、女运动员和126名教练员参加29个大项的比赛,共获得18枚金牌、27枚银牌、24枚铜牌共计69枚奖牌的好成绩。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简称第十一届全国民运会)于9月8日-16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贵州代表团由464人组成,参加了龙舟、独竹漂、射弩、陀螺等14个大项91个小项竞赛项目和10个表演项目的比赛,共获得竞赛项目16个一等奖、32个二等奖、38个三等奖和表演项目5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共计96个奖项的好成绩。
主持人
  网友“山地勇者”提问:国庆期间,我们在贵州日报天眼新闻里看到了《贵州体育追梦70年》关于贵州世界冠军的系列报道,我是一位比较热衷体育的爱好者,想请问一下贵州的体育文化建设近几年是怎么做的呢?
  牟  勇:《贵州体育追梦70年》是省体育局与贵州日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联合推出的贵州世界冠军系列报道,主要目的就是大力宣扬贵州体育健儿为国争光、为省添彩的奋斗历程和拼搏精神。
  近年来,贵州体育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建设山地民族体育大省强省战略,充分发挥贵州体育的山地优势和民族特色,广泛融入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持续挖掘体育的人文内涵,大力弘扬以爱国、超越、拼搏、合作为核心的体育精神,不断推动贵州体育事业向前发展。一是大力宣传贵州体育健儿风采,弘扬贵州体育精神;二是积极推介民族体育文化特色,丰富民族体育内涵;三是深入推动体育文化旅游融合,促进体旅全面发展;四是广泛开展体育文化活动,营造浓厚体育氛围。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