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弓箭发明以后,就人类的打击范围大为加大。不但可以射落飞翔在天空的雕鹰,也可以射水中的鱼怪,甚至陆上的虎彪豹熊。
徐福奉命东渡寻找长生不老药,无功而返,惧怕秦始皇责怪,托言波涛中有大鱼拦住了水路。秦始皇哈哈一笑,派力士挽巨弩,驾舟前往,果然射死海中大鲛鱼。
在那个时代,弓弩堪称最神奇的兵器了。
这也无怪乎神话里出现有后羿射日的故事。
也无怪乎《三国演义》里温侯吕布通过在辕门射戟来定是非。
当然,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就是唐朝绝世猛将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史实。
新、旧两《唐书》都记载,在大唐高宗朝,回纥铁勒九姓突厥(九个部落联盟)犯边。薛仁贵担任铁勒道行军副大总管前往讨伐。回纥铁勒九姓突厥聚兵十余万人,凭借天山(今蒙古杭爱山)有利地形与唐军交战,薛仁贵连发三箭,射落了三名突厥悍将,突厥大军见之,惊为天人,胆落投降。因为突厥骚扰唐边境达数十年之久,薛仁贵就地活埋降兵,以除后患。
可以说,薛仁贵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
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因此在《江神子?和陈玉和韵》词中无限景仰地吟唱:“却笑将军三羽箭,何日去,定天山 。”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宋朝,也有一位牛人,同样是只凭借自己手中的弓箭扭转了战局。
首先补一句,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重视弓弩制造的朝代,“军器三十有六,而弓为称首;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的说法,就盛行于这个时代。
究其原因,是宋朝建立在燕云十六州尽失的背景下,版图较汉唐大为压缩,中原缺乏牧马场,马匹少,不得不以步兵抗衡西夏、契丹等游牧骑兵。
弓弩无疑就成为了制敌的首选兵器。
北宋徽宗年间的兰州知州王舜臣是一个擅长使弓箭的高手。
某次,王舜臣随名将种谔之子种朴征讨西夏,战事失利,主帅种朴遇伏战死。宋军大溃,西夏骑兵乘胜追北。
溃军到了一个山谷口,谷狭难行,人马相践,拥堵成一片。
危急关头,王舜臣跳上山谷边上的一个小土包,弯弓引箭,独阻来敌。
追兵约有上万骑,有七人介马当先。
王舜臣自忖擒贼先擒王,于是大喝道:“吾令最先行者眉间插花!”言罢,连发三箭,三人面颊中箭,跌落马下;剩下四人大惊失色,掉头就走。王舜臣又发四箭,四箭均贯穿四敌背部!
上万骑敌军错愕万分,为王舜臣的神射所摄。
王舜臣因此得以整理、组织好溃军,好暇以待。
须臾,敌军鼓勇杀上。
王舜臣指挥官军迎战,自己仍站在土包上,用自己精准的箭术射击敌人。
史称:“自申及酉,抽矢千余发,无虚者。指裂,血流至肘。薄暮,乃得逾隘。”
此战,西夏人为之气夺。
王舜臣硬是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了战场局势。尽管,他的成就无法与薛仁贵相提并论,但他也同样伟大,值得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