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海大教育陪您走过的
第2117天
【成语】:百不当一
【拼音】:bǎi bù dāng yī
【解释】:当:抵挡。一百个抵挡不住一个。
【出处】: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下》:“平易相远,山谷幽涧,仰高临下,此弓弩之地也,短兵百不当一。”
翻译:你未免考虑的也太过于听风即是雨了,似乎见到鸡蛋就得到了会即时报更的公鸡了,见到弹弓就得到了香喷喷的烤鸮了。
【近义词】:无
【反义词】:以一当百 一夫当关
【例句】:如果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我军就可以用顺势而下,敌人再多也是百不当一,只有缴械投降。
【成语故事】:
在西汉时期,有一个叫晁错的人,出生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的颍川(今河南禹县),他机智聪明,能言善道,年少时师从张恢学习法家思想。汉文帝时期,因能文任太常掌故。朝廷征召研究《尚书》之人,晁错受太常派遣,奉命去济南跟随伏生学习《尚书》,接受儒家思想。学成归来后,被任命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后升为博士。
晁错任博士时,上《言太子宜知术数疏》,陈说太子应通晓治国的方法,得到文帝赞赏,拜为太子家令。由于晁错能言善辩,善于分析问题,深得太子刘启的喜爱和信任,被太子家誉为“智囊”。
汉文帝时期,匈奴是大汉的最强大的敌人,匈奴人一人一马,来无影去无踪,行踪非常难以琢磨,于是对匈奴作战都是非常头疼的事,汉朝出兵每次都是追着匈奴跑,追又追不上,跑也跑不过,汉朝军队在对匈奴作战经常吃败仗。于是大汉对匈奴总是束手无策,于是才有和亲的政策,与匈奴搞好关系,维持边境的稳定。
对于匈奴的侵扰和西汉王朝中央政府的消极的和亲政策,晁错对这一的政策是非常不满的。晁错对匈奴的态度比较强硬,开始主张武力平定, 此议不为文帝所接受后,他仍主张积极备战,提出移民实边的策略。
在移民边境后,晁错还上书汉文帝,说:匈奴的优势是在骑兵,北方大漠到处都是山川,匈奴骑兵可以快速穿插迂回,我们大汉的士兵多是以步兵为主,适合在平原地区作战。当我们追击匈奴时,步兵面对地势和兵种的劣势,很难取得胜利,即使有一百个步步也是无法抵挡一个骑兵的快速冲击。我们大汉的马匹也比不上匈奴的马匹强健,汉朝士兵的箭术也是无法哪些能骑会射的匈奴士兵。但是我们如果调整战法,每次出击都是骑兵步兵弓箭手搭配,那我们还是有比较大的胜算的。
汉文帝觉得晁错的谏言分析很正确,采用了晁错的建议,调整军队阵型,果然汉军逐渐强大起来,在对阵匈奴的战斗中,获胜的次数渐渐多了起来,匈奴人没有占到多少便宜,也减少了骚扰边境的次数,边境也逐渐稳定下来了。
在博雅&海大教育,时刻与优秀同行!
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好消息抢先知道!
扫描二维码,收藏“海大官网微店”各种实惠享不停!
校区地址:荣成市成山大道阳光财富广场8号1(威百商厦南)总校
荣成市实验中学西侧 博雅教育&海大教育 分校
电话:0631-7502715 7573007 718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