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心语
“人生的分界线就在这里,跨过这一步就是英雄,退回这一步就成懦夫……”
在李云飞的日记里,有这么一段文字,读到这篇日记,笔者才真正理解:最后生命关头,他为何拼尽最后气力倒在五公里冲刺终点线上……
往前一步就是英雄,而英雄之举又何止这一步!
回望李云飞冲锋不息的强军脚步,中队官兵感慨道:“李云飞为拼第一、谋打赢而牺牲,是中队的骄傲,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带着对李云飞的缅怀和崇敬,笔者走进武警甘肃省总队兰州支队执勤四大队十三中队,走进他生前的战友,去追寻那个绿色的背影……
“为中队荣誉大家要拼命冲,就算倒也要倒在终点线上……”10月22日下午,在中队年终军事五公里武装越野考核中,李云飞一边往前冲一边为身边的战友加油打气,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鼓励他们完成全程。然而意外的发生总是让人猝不及防,在距终点100余米处冲刺时,李云飞体力不支,突发休克,中队迅速采取急救措施,指导员吴波和大队干部及时将李云飞送往驻地永登县人民医院急救,经抢救无效死亡,年仅21岁。
谁也没有想到,这次5公里越野,竟成了李云飞军旅生涯的最后一次冲锋。鉴于李云飞同志的优秀表现,武警甘肃省总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个人三等功。
原本在繁花似锦的年纪,本该好好享受这世间的美好。一切都来得那么突然,让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1岁,定格在了那天的傍晚,他还没来的及跟自己喜欢的女孩表白,还没来得及好好对父母尽孝道,他就这样离开了。
李云飞,上等兵警衔,1998年出生于四川乐山,2018年9月入伍,入伍前他就读于四川中医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新兵下队后,李云飞被分配到这个偏远艰苦的中队,他把苦地方当作建功立业的好地方,主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充分发挥大学生士兵的酵母作用,积极申请担负中队政治教员和理论骨干,多次走上中队讲堂,为战友授课,受到一致点赞。中队在上级多次理论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
指导员吴波告诉笔者,“训练不怕苦,打仗不怕死”是李云飞的座右铭。“一次双杠训练中,李云飞右臂受伤,队干部让他休息疗伤。不到一周,刚刚好一点了,他就跑到训练场,一口气拉单杠引体向上十几个;右臂力量不够,他就把背包带的一头绑在杠上,腿上绑沙袋负重训练,每晚熄灯后仰卧起坐、俯卧撑等体能训练。一个月后,他参加支队单杠考核时取得优秀成绩!”
他的同班战友刘广回忆说,在训练场上,李云飞肯下力气,也善动脑筋,俯卧撑,仰卧起坐,拉器械,举哑铃,“五小练兵”从未间断。体能训练很枯燥,成绩提高困难,他就建议中队创新“疯狂圆木”“轮胎接力”等10余种趣味训练课目,并在文体娱乐活动中穿插体能训练,中队整体训练水平实现了跃升,连续两年在上级考核中排名靠前。翻开李云飞不到两年的入伍经历,看到他3次荣登中队“龙虎榜”前三名,4次被评为“训练标兵”,所在班多次荣获“军事训练流动红旗”。
“李云飞是大学生士兵的典范,在中队,他并不是最拔尖的,但绝对是最拼的!”中队长张维奇对笔者说,李云飞在入伍的417个日日夜夜里,担负一线执勤1800多小时中,900多次勤务里无一差错。
在三尺哨台上,李云飞始终严格要求、树好形象,官兵称他为“执勤标杆”。业余时间他主动向老兵请教执勤技能、背记执勤理论、加班体会执勤动作。很快,他成为中队执勤能手,在同批兵中脱颖而出,多次受到支队通报表扬,他成为战友们学习的榜样。
在战友眼中,李云飞是个热心人,他给了战友们很多的关心和帮助,深受大家喜爱。前不久同班战友欧阳波生病了,他细心照顾,买药,陪他到驻地医院输液打针;战友薛渊汶家庭困难时,他主动拿出自己的津贴尽自己的微薄力量去帮助薛渊汶;部队驻地的敬老院里,也常常留下他的身影,老人们最喜欢这个瘦瘦个子、脸上总露出灿烂笑容的“兵儿子”......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李云飞遗物中,一份修改了多遍的入党申请书,见证了他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他还在日记中写道:“入党是我的追求,我要用行动向党组织证明。”
在他的遗物中,那双磨得已破旧起皮的战靴、那套洗得发白的迷彩服和一件汗迹斑斑的防弹衣,笔者仿佛看见他生前在训练场上多次冲锋的身影——
李云飞牺牲时,年仅21岁,从军417天。年龄,让人扼腕;兵龄,让人肃然。一段段回忆无声地诉说:一个青年走进军营,可以这样百炼成钢;一个士兵明确了使命,精神境界就会如此崇高。
今天,李云飞把21岁的生命,定格在他追逐军旅梦的训练场上,以21岁的生命,诠释了“南梁传人”的初心与使命,践行了“思想红、作风硬”精神,用青春镌刻了一个大写的军人。
浩浩的黄河,也为你呜咽……
战友们说,你走了,你的魂还在,你的身影留在了中队的每个角落,化作中队的一草一木。你的接力棒,将会有一代代战友接续传承;你的强军梦想,将会有一茬茬官兵奋力实现……
文:鹿增 李敏 张宁 邹宇豪
编辑:李敏
总监制:蓝勇
监 制:郭永学 张赟曦
主 编:屈杰文
本期责编:鹿增
图片监制:侯崇慧
编 辑:王琨 张宁 李敏 冯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