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新化最牛校长!他的手里出了一位共和国主席和总理

新化最牛校长!他的手里出了一位共和国主席和总理

阅读量:3819791 2019-10-26


点击上边蓝字,加入游家老乡群

陈润霖:湖南新化人,字夙荒,号立园,1879年生。早年潜心经世之学,19岁为县学生员,20岁入长沙求实书院,不久被选送日本东京弘文学院攻读师范科,与同县陈天华等相结交。1906年学成归国后,任常德府中学堂学临。1906年,他认为教育应从小学开始,因而在长沙创立楚怡小学校。
校址先在长沙营盘街,后迁储英园,初仅有学生7人,后增至数百人。辛亥革命后,出任湖南教育司司长,数月后引退。不久,创办第四师范。该校与第一师范合并后,他于1914年又创办楚怡工业学校于稻谷仓,分社机械、土木、矿冶三科,并建实习工场,开湘省私办工业学校的先河。
1918年,当选湖南省教育会会长,他延请何叔衡在楚怡任教,并热情支持毛泽东、何叔衡等所进行的革命活动。次年6月,和徐特立、朱剑凡等发起组织健学会,以输入世界新思潮,共同研究,择要传播为宗旨。后受教育部令,赴上海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事宜。

人物故事:
陈润霖:楚怡学校创办者 湖南工业教育的先驱
二十世纪初,湖南创办私立学校风气盛行,其中楚怡、明德、修业、周南四校号称老私立四校,最为有名,然-而从幼稚园到小学、中学、工业专科,连成一气者,唯独楚怡而已。这在湖南是绝无仅有,在全国亦属罕见。楚怡学校创办人陈润霖先生,独树一帜,锐意兴学育才,矢志不渝,令人尊敬。
以兴办教育为己任
陈润霖,字夙荒,号立园..1879年10月14日出生于湖南新化县的一户贫民家庭。
陈润霖11岁时丧父,靠母亲邹太君做针线活糊口。是年秋,伯父国卿公送他到城厢书院就读。由于天资聪颖,过目不忘,深得老师和长辈的称赞.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考取了秀才。国卿公希望他继续在家攻读,博取科名。时废科举、兴学校,他乃弃举业,去长沙进岳麓书院学习,每有文章写出,争相传诵,与陈天华、杨伯笙并称“新化三杰”。1902年,由湖南省官府选派赴日本留学,同行学教育者有胡元谈、朱剑凡等人,是湖南官府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入日本东京弘文师范学教育,校长是嘉纳治五郎。结业时,成绩优异,得到校长亲自接见。嘉纳治五郎询问他的志向,答日:“归国后不愿为官,愿以兴办教育为已任。”深得嘉纳氏的赞许。
他所处的时代是内忧外患、民族危亡的时代。他看到帝国主义在中国横行霸道,清政策腐败无能,惧外媚外,卖国投降,心中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中日甲午战争后,国力日微。戊戌维新失败,对他震动很大。从而他积极主张革命,故立下了为国培养人才的宏愿。

创办楚怡学校
1906年,陈润霖在长沙营盘街佃屋数椽创办楚怡学堂。
楚怡者,“惟楚有才,怡然乐育”之谓也。学校以“楚怡”命名,用意在此。陈润霖母邹太君贤良爱子,将自己结婚时微薄的嫁奁衣服全部变卖,连同历年辛勤劳动积攒的一点钱交给儿子办学。时储英园有原任云贵总督劳崇光之房屋,他佃了几间作校舍。当初学生甚少,随后慕名而来的学生大为增多校舍问题亟待解决。时有俞诰庆为之设计,向劳家买下了全部房屋。劳家房屋甚大,所费甚巨。他陆续筹款,陆续收购房屋。如此周旋数年.直至1914才将整个劳氏大屋全部买下,至此楚怡学校得以奠定。
从1918年起,他将校舍进行大改造。这项工程十分艰巨。陈润霖奔走筹款,亲自策划设计。把一所大型古式住宅前栋改建为带大厅的两进两层楼房,并将花厅也改为教室,每间教室隔壁设有住房,供老师居住。级任、科任老师就住在自己班级的隔壁房里,便于随时照顾学生。后栋暂时佃出,将押租、佃钱作为前栋改建经费的一部分。校舍设计符合教育观点和建设原理,既适应教学需要,又保持民族风格,在长沙独具一格。
1914年陈润霖再办楚怡工业学校。他还考虑培养人才应从幼儿时期开始,遂在小学内加办幼稚园。1923年11月又退出后栋佃出之屋,增办楚怡中学,与小学、工业相衔接,使幼稚园到小学、中学、工业专科联成一气。统称为湖南楚怡学校。从此,形成“三校一园”的体制,实现了他培养人才连贯一气的主张。

1938年被长沙大火焚毁的楚怡学校
楚怡小学和楚怡工业学校是陈润霖校长付出心血最多、最得意的两所学校。陈校长艰难创业,勤俭办学,四十年如一日。经陈校长与同仁的努力,楚怡学校由小到大、由简陋到完善,办成了一所六年制12个班级的完全小学,附设幼稚园,有学生600余人,是湖南第一流小学。楚怡工业学校位于长沙市北区稻谷仓,校址宽大。陈校长不辞辛劳,历时数载,建成一座西欧古典式三层教学大楼。与当时储英园楚怡小学环境幽雅、古色古香的中式校舍对照,各具风格,相映生辉。楚怡工业学校设有土木、机械、矿冶三科,并附有职工班,是当时湘省有名私立高校。楚怡工业学校历时40载,毕业学生达3000余人,楚工学生绝大部分品学兼优,且能吃苦耐劳,一向为全国各厂矿企业争相竞用,为祖国建设作出了贡献。楚怡校友遍及三湘四水.大江南北。许多人成了国家栋梁,也有一些人留学国外,成为专家、教授、科学家、高级工程师。陈校长办学初衷和夙愿,初步实现。
重视教育改革
陈润霖校长非常重视教育改革,注意革除清规戒律和陈腐的教育方法,倡导“自动、自学、自治”三自精神的教育方法。
早在1919年以前,陈润霖就译有《比利时之新学校》与《葛雷式教育》两书。他以这两本译著为改革教育之参考。两书主张学生要自动、自学、自治,当以此为改进教育之张本。
陈校长倡导的“自动、自学、自治”的三自精神,是强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不是填鸭式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而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强调学生要自己管理自己。此方法先在楚小实施,卓著成效,楚工随之推行。1919年黄德安任楚怡小学五年级主任,根据此精神教一个乱班,不久,把乱班教好了,成绩卓著。陈校长给予嘉勉,并鼓励他继续试行改进教学方法。
这时东-南大学回来一批留美学生,其中有陶行知、陈鹤琴等人,提倡设计教学法(即后来陶氏提倡的“从做中学”),先在东大附小实验。各省多有派人前往参加研究者。陈校长特派请黄德安代表楚怡小学前往研究学习。黄回校后,陈校长极力主张推行并任命黄德安为研究部主任,主持改革,试行这种新教学法。
新教学法是根据学生年级分为三种:一、二年级及幼稚园试行混合设计教学法,三、四年级试行分科设计教学法,五、六年级试行道尔顿制。如此试行一年,效果很好,遂加推广。
他采用“从做中学”的设计教学法及由学生“按照学习进度.自己规划,自己学习”的道尔顿制,也是采用边试验、边改进的办法不断总结提高。为实了实行“因才施教”,不只按年升班,还允许学生跳班。为了改革需要,特聘请北师大毕业的高材生匡互生等人来楚怡工作,编辑新教材。与此同时,楚怡除办《楚怡校刊》外,还办过暑假学校,推广新教育方法。长沙各校多来效法学习,名盛一时。
他反对闭关自守,夜郎自大,主张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为此必须先学好外语。要学好外语,最好从小学开始。于是他于1920年在楚怡小学高年级增设英语课并取得了良好成绩,开创了在湖南各小学教英语的先例。
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出真知的原则,楚怡小学设置了多方面好的专科教室。
要改革旧教育,必须为实行新教育创造条件。他大规模改建扩建校舍,为教学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物质设备,开辟了手工教室、自然研究室、美术室、音乐室、动植物园地、医务室、贩卖部等专科教室或研究室。这些专科教室的开放使用,对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经常教育学生要树立为祖国勤奋学习的思想。
陈润霖早年亲自讲授修身学(后来又叫公民课),以反帝反封建,振兴中华等思想教育学生,鼓励学生立大志,学本领,为国为民。经常以古往今来许多英雄人物的事迹,教育学生效法前人。全校性的大集会,中、小学部在体育馆举行,工业部在礼堂举行。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纪念日等,都由他作报告,对学生灌输新思想。他要求老师对学生除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外,还要以身作则教育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即进行品德教育、礼貌教育、纪律教育和劳动教育等。
注意倡导体育运动,重视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楚怡的露天体育场设备完善,有大小篮球场,同时可作排球场、网球场和小足球场,有砂池、单杠、跳高架,爬杆、跷板、跷梯等。为了使学生在雨雪天照样能够上体育课,学校于1920年兴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现代化体育馆。馆内设有篮球场.也可作排球场用,还有爬梯、横梯、单杠、双杠、跳箱、平衡木、软垫等体育设备,有一个活动舞台,供学生文艺演出用。学生经常演出各种精彩节目。该馆可容纳学生千人,有灯光设备,夜间也可活动。后来体育馆扩建,增高为二层,上层增设二个大型教室。从楼上安装一块梭板直达地面。另外,还建立旱冰场。

位于新化游家镇白沙洲村的楚怡学校旧址疏散期间仍坚持办学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1938年10月,日军攻占武汉,威逼湖南,长沙城顿时乱成一团,老百姓挥泪出城,情况凄惨。陈校长不得已,决定将楚怡中学迁湘潭炭塘子,楚怡小学迁长沙河西望城坡.不久均受战局影响,被迫停办,楚怡工业专科则远离长沙西迁新化,由陈校长亲自带领。楚工好不容易雇到数十艘民船,经益阳转资水,溯江而上,运到新化县城。
1938年11月12日“文夕大火”,陈校长数十年惨淡经营的楚怡“三校一园”全部化为灰烬。
新化县是陈校长的家乡,迁校避难回到新化,受到新化社会人士的欢迎和支持。楚怡工业学校先寄住新化上梅中学,临时复课。上梅中学主事曾广济大力支持楚工,首先腾出教室和住房给楚工的教职员工居住。
寄人篱下,终非长久之计。楚工必需新建战时校园,经三择校址.最终选定位于新化县资江下游的白沙洲,白沙洲离县城陆路约25华里,水路约40华里.得到地方人士帮助,购置大片坎田山地为校址,推平建房。陈润霖校长同教育界同仁向政府力争,获得一点“文夕大火”的赔款,全部用于白沙洲校舍建设。经紧张施工,教室、礼堂、工场、机房、宿舍、厨房等一栋接一栋建成,学校很快安置就绪。1939年春迁入新址,正式复课。绝大部分学生从他们的家乡来到新化上学,约迭四、五百人,不减迁校前的情景。楚怡工业学校胜利复课,在新化堪称为高级学府。
白沙洲校园,依山傍水,环境安谧,宜于学习。生活虽然艰苦,但师生们仍然自得其乐,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如组织话剧团、京剧社,开展各种球类活动等,青年学子的歌声和欢笑声,打破了乡村的寂静。陈校长非常欣慰.他规划抗战胜利后,本校迁回长沙,而打算在新化白沙洲仍办一所楚工分校.方便家乡和湘西各县学生就近入学。
爱才、敬才,又善于用才
陈润霖选聘教师,不但亲自参加,而且坚持“五不”,即“不用私人,不循私情,不拉关系,不管派系,不受礼物”,按“用人唯贤”和“用人唯才”的原则办事。凡思想进步、品德高尚、有真才实学、教学经验丰富的人,他特别器重,以礼聘之,以诚待之。对于他校教学成绩卓著而又有意来楚-陆者,则先派教改主任前往听课多次,确有真才实学者,以优礼厚俸延请之。同时他派秘书黄德安兼任省立男女师范及长沙县男女师范教学法厦实习课务.以便在教师范毕业生中,择优遴选师资。楚怡也曾自力培养教师。例如幼稚固,由园长负责将实习教师培养成正式教师。又曾实行“以老带新”的办法,带出新秀多人。
楚怡的教职员工对陈校长特别尊敬,都愿意接受他的领导和教导,与他亲密合作,把学校办好。楚怡的老师都知道他有一种作风,就是一旦下聘,只要能称职,又能尽职,尽可放心地工作下去,不用担心来期或来年是否续聘。因为他爱才、敬才,决不轻易解聘老师。他希望老师以校为家,把楚怡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把学生教好,把学校办好。
陈校长从各方面关一心老师。他认识到当时小学教师待遇太低,既不合理.又不足以安教师之心,故规定教师薪俸比一般学校为高。楚怡的老师都任_在校内,他时常关心老师的日常生活,督促事务人员办好老师和校工的伙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社会动荡,经济萧条,以致学校经费困难,可是他总是千方百计想办法,甚至不惜借贷,也要筹款发给老师薪俸,使老师安心工作。
1918年楚怡学校师生合影,前排中坐者右起:何叔衡、萧子昇、熊瑾玎、魏振明
民国初年最早的的老师有何叔衡、熊瑾玎、孔文达、朱经农、袁吉六、唐子怀、陈菱曾、张怀、罗黑芷、张白黄、黄胜白等人,二十年代往后有毛达恂、刘仲楷、陈泽云、陈子展、杨辗、陈奎生、黎升洲等人,四十年代有刘自薪、陈权熙等人,他们当时都是湖南第一流的老师,其中许多人后来或教中学,或教大学,大多终身从事教育事业。还有魏浚明、黄德安、周启人等都是在楚怡工作逾二十年的老干部,为楚怡立过汗马功劳的人。黄德安在 楚怡与陈校长共事达三十年之久。
支持毛泽东早期的革命活动
毛主席早期在长沙开展革命活动,楚怡学校是他活动据点之一.
1913年,陈润霖奉派在长沙创建省立第四师范。当时入学考试第一名本科就是毛泽东,讲习科就是何叔衡。陈润霖与国文教员袁大胡子特别赞赏毛泽东入学考试的作文,堪称奇才。不久,四师并入一师,毛泽东转到一师毕业。
何叔衡于1914年就被陈润霖聘到楚怡学校任教,担任班主任和国文老师。
毛泽东组织新民学会时,何叔衡是最早的会员,也是最年长的。毛泽东和新民学会会员经常来楚怡学校,在何叔衡处开会。由于毛泽东、何叔衡与陈润霖意气相投,且又是陈校长办四师的高足,深受陈校长赏识,所以毛泽东、何叔衡和新民学会会员在楚怡的活动,陈润霖都是给予热情支持j 1917年暑假,毛主席借住在楚怡学校,并从楚怡学校出发,以游学形式到长沙、宁乡、益阳、安化、沅江等5县作社会调查。
1919年4月,毛泽东在长沙楚怡小学召开新民办学会会议,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内外形势,号召大家深入群众,组织力量,迎接革命风暴。

同年5月,毛泽东、何叔衡召集长沙各校代表在楚怡开会,宣布罢课,声援北京学生五四运动。陈润霖以省教育会的名义,发了一个快邮代电,请求全国各省教育会,采取一致行动,大力支持学生爱国运动。
“五四”前后,毛泽东率领新民学会会员,在长沙开展驱张(指湖南督军兼省长张敬尧)运动。陈润霖坚决支持毛泽东的革命行动,来往于长沙各校之间,深刻揭露张氏兄弟“尧舜禹汤”的“虎豹豺狼”的罪行,指出“张毒不除,湖南无望”,号召在校学生和社会民众积极参加驱张运动。
1919年,陈润霖和徐特立、朱剑凡、胡子靖等人为了推进新的民主教育和加强本身的团结,发起组织了一个学术性的团体-“健学会”。该会当时在社会上很有地位,在教育界很有威望。会员多是各公、私立学校校长和教职员,主持人是当时任省教育会会长的楚怡校长陈润霖。何叔衡、罗宗翰等一些新民学会的会员也参加了这个团体的活动。他们每周聚会一次,并举行学术讲演。毛泽东很赞助这件事,曾在《湘江评论》上发表一篇题为《健学会的成立及进行》的长文,对“健学会”作了很高的评价,称这个团体的出现为‘空谷的足音”。“我们正应拍掌欢迎,希望它可做‘改造湖南,的张本。”
1920年7月,毛主席发起创办文化书社,陈润霖积极赞助,大力支持;8月23日,毛主席在楚怡学校召开了发起人会议。此后,陈润霖让楚怡学校贩卖部作为文化书社的代销处。凡文化书社经销的书刊,如《向导》、《中国青年》、《先驱》、《新青年》、《新生活》、《新教育》等,楚怡贩卖部都积极组织代销。陈润霖热情支持赞助毛主席创办“文化书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1920年驱张成功后,毛主席和一些人发起赴法勤工俭学,陈润霖积极支持。他当时刚辞教育部参事之职,又代表教育部到上海发放勤工俭学学生的旅费,筹办出国手续。当时蔡元培亦有书信同陈润霖往来,商谈赴法勤工学事,均都得到陈润霖热心赞助。

朱镕基写给母校的亲笔回信
一心为楚怡鞠躬尽瘁
陈润霖校长尽瘁教育事业,除自创楚怡“三校一园”营建储英园、稻谷仓和白沙洲三处颇具规模的校园外,还承担了其他很多重任。如:辛亥革命后,被推选为湘雅医学院董事长,任职达10年之久。30年代初期,应省教育厅厅长朱经农之请,为了办好短期义务教育,出任湖南义务教育委员会委员。1940年支持钟伯谦创建南岳工专,又支持建立省立新化高工。
陈润霖淡泊名利。不愿为官,无意追逐官场,曾坚决辞去许多重要公职。
辛亥革命后,谭延闰督湘时,请陈润霖任都督府教育司司长。不久即辞了官,仍旧办学。1913年,陈润霖与湖南教育界首先发起倒袁(袁世凯)驱汤(汤芗铭),与明德校长胡子靖等走出湖南,与蔡锷及国内人士联络倒袁。驱汤倒袁成功后,他仍返湖-勃办校。1919年冬,陈润霖避难到北京,时教育部长范源濂延请他为教育部参事。他考虑到暂时在部里任个职,对联系中枢人士,进行驱张活动有利,故暂任之。驱张胜利后,他即辞去参事,仍回湖南办楚怡。
1920年6月张敬尧被赶走后,谭延闿又做了湖南都督,再邀他出任教育厅长,他一心办学,不愿做官,婉谢未就。
1927年鲁涤平任浙江省主席,电邀他担任教育厅长,他以不能照顾学校为理由。又婉辞不就。

三十年代朱经农任湖南省教育厅长。朱经农是陈润霖任常德府中学堂学监时的学生,对陈校长非常尊敬,仍以老师相称,求他襄助。陈润霖为扶助朱经农办好湖南教育出谋献策,符合自己普及教育之初衷,同意参加为委员,并且还同意让自己的秘书到厅里任实验主任,同时主办《湖南义教》周刊,以期全省实现短期义教。此期间,湖南公私立学校都得到蓬勃发展。
陈润霖一心为楚怡,力求发展学校,但非钱莫能。欧战期间,锑砂涨价,
新化锑商大获其利。他与华昌公司锑商亦多相识,开明锑商曾一度对楚怡有过捐献。省厅每年给点补助,但为数有限。因而他曾多次亲自赴京沪等地活动求助,尔后秘书黄德安协助,代表他去京请求补助。经多方努力,获得三笔补助;一为实业部补助工业,一为资源委员会补助矿科,一为财政部补助全校。如此,他计划中的改革和建校以及迁校后在新化购地建校大事,都能逐步实现。
尽管学校经费困难,他对贫寒学生,十分关怀,予以照顾。每班设有免费名额,对家境贫寒的子弟,免收学杂费。对本校教职员工子弟,均免费入学,以示优待。对学习成绩全优者,则予以奖励,以资鼓励。
1945年抗战胜利,各校纷纷计划往长沙复校。如何筹建恢复楚小、楚工校舍,适为当时学校最迫切、最艰巨的大事。陈老校长复校心切,在1945底,不顾自己古稀高龄和衰弱病体,不顾旅途艰辛,毅然冒严寒抱病去长沙筹划复校。在长沙召集楚怡校友开会,会上他回顾惨淡经营数十年的楚怡校舍;化为灰烬,伤感万分,不禁放声痛哭。校友们无不表示同情,纷纷表示愿为复校尽力效劳。可是,陈老校长经过如此剧痛刺激,悲伤劳累,积劳成疾,于1946年1月26日自长沙返回新化途中不幸殁于舟次,以身殉校。终年67岁,
陈润霖老先生为楚怡学校为教育事业殚精竭虑,耗尽了最后的光和热。1956年,湖南一师举行纪念陈润霖逝世10周年座谈会,毛泽东同志为自己尊敬的校长题词:“纪念陈校长夙荒先生——东方的曙光,空谷的足音。受业毛泽东。”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