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将胸部中箭奄奄一息,成吉思汗把他塞进牛肚子里,救了他一命
弓箭,堪称是冷兵器时代的战场王者。作为一种远距离攻击利器,精准的箭术,可以轻松实现击杀敌方指挥官的目的,而万箭齐发,则可以形成强大的杀伤覆盖面,有效遏制敌军的集群冲锋,因此千百年来一直被历代兵家所重视。弓箭的应用,几乎贯穿了整个冷兵器时代,成为古战场上令人胆寒的致命武器。
由于弓箭的大规模普及应用,古代武将在战场上被弓箭射中几乎是家常便饭。众所周知的三国名将关羽,就曾两次中箭,一次被庞德射中前额,一次被流箭射中臂膀。唐朝有名的猛将李嗣业,手中陌刀打遍西域无敌手,最后也因中箭久治不愈,金疮迸裂而死。辽国名将萧达凛,元末反王陈友谅,都是死于弓箭之下。
传统的箭伤治疗,不外乎拔出箭头,敷药包扎。但元朝的开山鼻祖成吉思汗,却独创了一种治疗箭伤的办法,手段足以让人瞠目结舌,效果却出人意料。而且他首创的这个办法,还被明朝大药学家李时珍记载入《本草纲目》,并且这个办法还得以流传下去,一直到乾隆时期还在应用。
《元史》记载,成吉思汗西征时,手下大将郭宝玉胸部中箭血流不止,伤情很重。随军大夫按常规办法处置后,他仍昏迷不醒奄奄一息,大夫束手无策。郭宝玉是成吉思汗的爱将,眼看他小命不保,成吉思汗放出大招,“帝命剖牛腹”,当场宰杀一头活牛,把其腹腔清空,再把郭宝玉塞进去,奇迹出现,“少顷,乃苏”,不久郭宝玉就清醒过来,疗养一段后康复,重新上阵杀敌。
类似的记载在《元史》中不止一处。大将布智尔随成吉思汗出征,“身中数矢”,血流满身,不省人事濒临垂死。成吉思汗知道后赶到现场,“亲视之,令人拔其矢”,然后故技重施,命人牵来一头牛杀掉,“剖其腹,纳布智儿与牛腹,浸热血中”,布智尔因此获救,保住性命。
这种治疗箭伤的办法在蒙元军中还很流行,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也会用。在一次攻城作战中,部将谢睦欢被射中三箭,当场昏死。窝阔台如法炮制,先把箭拔掉,再宰杀一头牛去掉内脏,“纳于牛腹中,良久乃苏”,又救了谢睦欢一命。
这种神秘的箭伤疗法,不仅被郑重其事载入正史,明朝大药学家李时珍知道后,载入名著《本草纲目》中,“故书于此,以备缓急”。不过对于其中原理奥妙,连李时珍也惘然不解,只是模糊笼统地归结为可能是牛血能补气养血起了作用,也没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这种治疗箭伤的奇特疗法还流传到清代。清代方书《续名医类案》记载,乾隆年间有个蒙古大夫,名叫绰尔济,精通医术。在一次战斗中,清军武将都统吴拜,身中十余箭,伤情十分危重。军中一时没有牛,绰尔济想办法找来一头运载粮草的骆驼,“济令剖橐驼腹”,然后把吴拜塞进骆驼肚子,吴拜因此获救。
笔者查阅一下资料,原来这一招属于传统蒙古伤科疗法中的“腹罨疗法”,由来已久。但其中的原理却十分令人费解,无法用现代科学常识做出圆满解释。有人认为是中箭伤者放入牛腹腔后,伤口与牛血接触,可能会导致伤口局部凝血反应,从而快速止血,也有人认为是伤者在牛腹腔中可以保持体温,保证微循环正常,看似有点道理但又经不起推敲。具体什么原因起了作用,迄今没有明确答案,只能留待后人研究了。
猜你还喜欢:洪天贵福不过是个孩子,也起不了什么作用,为何被凌迟处死杨秀清看上天王府女官,洪秀全立即送往东王府,没想到是个圈套
最无聊的小游戏,你小时候一定玩过!超过88888分,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