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今晚19:28
《我与奥运》
对话中国制冰大工匠
从一名轧钢工,到空调维修师,再到现在的冰壶馆制冰师,23年间,首钢工人刘博强实现了“冰与火”的转变,也实现了自己人生的转变。
2016年,北京冬奥组委正式进驻北京首钢园,保障冬奥成了首钢工人们的首要任务。随着车间被改造成冬奥训练场馆,刘博强也与冬奥冰雪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1年,首钢停产后,已经在首钢当了15年轧钢工的刘博强第一次转行,变成了一名空调维修师,开始接触到“制冷”这个工作。2017年,冬奥组委进驻首钢后组织了一次制冰和扫冰的培训,对“制冷”已经有了一定了解的刘博强在所有人还在观望的时候就第一个报了名,开始了他的“制冰”生涯。
刚开始,首钢“四块冰”(短道速滑馆、花样滑冰馆、冰壶馆、冰球馆)的制冰工作,刘博强都参与了进来。每一块冰都有不同的要求,也让刘博强对“制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比如短道速滑冰层厚度要求3.5-4厘米,而花样滑冰因为有旋转和跳跃的动作,冰层厚度要到5.5-6厘米,才能保证运动员不会受伤。
在对“四块冰”都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刘博强选择了和加拿大的世界顶级制冰师吉米专门学习冰壶赛道的制冰和扫冰技术。
冰壶赛道的制冰和扫冰有两个特点。第一就是要“极致的平”,因为一点点不平整都会影响冰壶的走向。还有一点就是要“滑”,为了增加滑度,冰面上要均匀的撒上一层小冰点(俗称“打点”),冰壶才能在这些冰点上顺畅的滑行。在所有制冰项目中,难度最大的就是冰壶赛道制冰,目前全世界的顶级制冰师不超过20人,里边没有中国人。
对此刘博强非常不服气,他借来40多斤的“打点”壶,晚上在空旷的马路上把非机动车、机动车道的分界线当成冰壶赛道的中心线,摸索“打点”技巧。经过3个多月的时间,凭借每天十几个小时,一遍又一遍练习制冰的韧劲,刘博强成功了。他掌握了制冰技术,终于有机会与国外的制冰师站在了同一块赛场上。
现在,刘博强正在向“顶级制冰师”的目标努力。“为奥运健儿提供一个完美展现自己的舞台。”这是刘博强最大的梦想。《我与奥运》
今晚19:28
对话中国制冰大工匠
讲述他的“冰与火”之歌
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落地
覆盖超3.6亿电视观众
北京歌华有线机顶盒
020和620
BTV冬奥纪实官方微信号
很高兴认识你
BTV冬奥纪实频道微信号
另一个活泼的我
BTV冬奥纪实微博账号
快来和我互动
BTV冬奥纪实今日头条账号
这里有我的第一手消息
北京时间
btime.com
在网上或者下载app轻松看节目
北京冬奥纪实公众平台
图片由《我与奥运》节目组提供
责任编辑 / 夏夜羊
美编 / 夏夜羊
喜欢我们的内容就点“在看”分享给小伙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