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经121.8°、北纬29.6°,
这是梅山的地理坐标。
曾经的梅山,岛民多种植棉花、水稻及多种经济作物,也有不少人依靠捕捞和养殖各式近岸水产品为生。直至2008年2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宁波梅山保税港区,这是中国第5个保税港区,规划面积7.7平方公里,正式拉开了梅山大开发大开放的序幕。
无论是洋洋大港,
还是靓丽梅山水道,
都离不开梅山的水。
关于梅山的治水史,
你了解多少呢?
梅山成立初期,有句老话叫做“神仙难治梅山水”,每家每户都是自己挖井吃井水,没有灌溉农田的水。政府组织大家一起挖河,把河道拓宽延长。挖河的条件很艰苦,女人也顶半边天。在寒冷的冬天,大家都坚持徒手挖河,因为只有把河道挖出来了,梅山才能种地。
▲梅山旧照
1958年左右,镇海县来的一位领导提出,要先把梅山的用水问题解决好,做到村村有山塘。山塘在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下浇筑而成,建成后,缓解了百姓用水紧张的问题,也为农业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水利建设大浪潮中,梅山共建成了10余座山塘,蓄水量达到了20万方左右。山塘建好,一般下雨就不会发生内涝,干旱时,还可以从山塘放水,粮食就有了保障。梅山成了当时镇海县的典型,很多人都来参观,再后来,白峰上阳等地山塘建造的时候,就借鉴了梅山山塘建造的经验。
▲早期盐场
如今的梅山开发建设的速度,那真是跟“高铁”一样快了,老百姓的生活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村民息息相关的吃水问题,就是最直观的变化。从一开始的自挖井水,到之后的自建水库,喝到“村级自来水”。现在梅山开发建设的红利直接体现在了村民家中,宁海白溪水库的优质自来水被引到岛上!真没想到还能喝上这么好的水!
1956年,国家大力发展盐业生产,宁波把目光投向了梅山。1958年3月,宁波市委决定建造梅山盐场,5000多名青年人来到梅山想在这大干一场。
造盐场首先就要围海塘,那时候条件艰苦,筑海塘全靠人工。海塘分内外两层,里圈(内塘)地势高,就用滩涂上的淤泥围筑;外圈(一线海塘)离海近,地势低,再用泥围筑,容易被潮水冲垮,大家就得上山运散碎石来围筑外圈海塘。
▲围塘现场
当时,建设所需要的木料、石料,都要从岛对岸的春晓、上阳一棵棵砍来,一块块搬来。工作强度这么大,但谁都没喊累。大家用最原始的方法克服了开采和运输过程中的困难。用短短72天时间就完成了原定3年的筑塘任务,沿着总长4946米的海岸线围垦筑塘5000亩,1959年全部建成投产,传统盐业从此就成为了梅山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支柱产业。
▲围塘现场
梅山靠海,时有台风,为应对台风带来的影响,围塘在建造的时候,就提前留好大概六七尺宽的塘门,防止海水倒灌。一般的大浪就不会把围塘冲垮了,但大的台风对围塘的影响还是非常大。记得有一年台风来发大水,盐场200座枝条架都被吹倒了,水淹到了大腿,大家都发愁,乡里的老百姓主动来帮忙,不到两天,大家就把积水排完了,很快就恢复生产。
延伸阅读 梅山依山临海,港湾衔含岛屿,陆上丘陵平原相间,山峦起伏,具有独立的水系。既有江南水乡风光之美,又具东海岸山海兼备的地理优势,是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的绝佳选择。但因梅山岛与陆地岸线之间是一道长11.5公里的狭长水域,潮涨潮落,海水混浊,如遇台风,海水还会倒灌入周围农田和民居。
如何提高区域内防洪防潮抗台能力?如何将海水变蓝,进一步提升综合环境?为此,北仑实施了有史以来单体最大的政府投资项目——总投资24.72亿元的梅山水道工程。
▲梅山水道一角
梅山水道南北总长11.5公里,水域面积9.63平方公里。工程由北堤以及南堤、泊船区组成,于2012年开工,是浙江省重点工程。工程建设100年一遇挡潮海堤两条,其中,北堤堤坝长800米,堤顶宽35米,水闸7孔,首要承当纳潮换水和泄洪等功能;南堤堤坝长1435米,堤顶宽16米,建造500吨级船闸2座、8米宽双层水闸3孔,上层为辅佐纳潮闸,基层为冲排闸,首要承当防洪排涝、航道冲刷等功能。
南北两堤围住的水域面积约7.25平方公里,比6.5平方公里的西湖还要大,可蓄水5000万方。同时,由北堤放进海水,南堤排出浑海水,使梅山水道形成封闭的区域,里面的水和外面的水相隔离,排除近海泥沙干扰,通过自然沉积、日常清淤、湿地净化,使水环境得到有效治理,让水变清变蓝。
▲梅山水道
北堤于2017年1月通过验收并投用,荣获2018年度中国水利优质工程最高奖项“大禹奖”。
水道的建成一方面进一步提升了该区域的防潮(洪)标准,确保滨海新城防潮安全,有效降低梅山港北岸春晓及上阳区片洪涝隐患,为梅山两岸提供近2000万方的滞洪空间,提供船只避风泊位近3000个,受益人口超过10万人;另一方面,未实施梅山水道工程前,梅山水质常年浑浊,两岸大片淤泥裸露,影响该区域的发展。梅山水道工程实施后,充分发挥该地岸线水景资源优势,大大提升了梅山水道内的水环境,建造30公里清水岸线,让水道内的水变清、岸变绿、波变宁、潮变平,为该区域的下一步开发奠定景观及环境资源基础。
今年台风“利奇马”影响期间,梅山水道共接受两岸三片来水1340万方,累积泄洪水量1030万方,预泄总量接近于一个西湖的水量,有效缓解区域防洪排涝压力。
曾经“涨潮黄沙水,落潮满目泥”的景象早已不见。如今一半是碧海,一半是金沙,这块蓝色海湾,也成为长三角地区唯一的近海蓝色港湾。
▲蓝色海湾
依靠这片蓝海,2015年12月,梅山万人沙滩开工建设,总长约1.88公里,水上、水下规划面积约32万平方米,完工后于2018年7月对外开放。相较国内其他沙滩,除规模更大外,最大的特色在于蓝海碧波,更适合滨海游玩,沙滩单日接待游客最高超5万人次。
▲梅山湾沙滩公园
这片新蓝海,也成为举办帆船、皮划艇、赛艇、摩托艇比赛的优质水域。环绕蓝海的堤坝,也成为举办马拉松赛的理想跑道。
▲红桥一角
这个集水环境综合治理、区域防潮防洪、渔业避风、水位调度、疏港公路交通、滨海旅游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蓝海工程”,成为梅山的新门户,也是生态环境治理、城市品位提升的重要标志。
来源:北仑五水共治、梅山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