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海派书法名家潘良桢先生来徐讲座

海派书法名家潘良桢先生来徐讲座

阅读量:3888675 2019-10-28



海派书法名家潘良桢先生来徐讲座 
     2019年10月27日上午,著名海派书法名家潘良桢先生应邀来徐,作了名为《盛唐书风之丕变》的专题讲座。讲座在徐州汉画像石馆多功能厅举行,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徐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马亚、江苏师范大学刘文秋教授等60余名来自全国及徐州书法界的朋友前来聆听了讲座。
     潘良桢先生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为中国沧浪书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虹口区书协名誉主席,供职于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潘良桢先生师从王遽常先生,在书史书论方面成就突出,书法实践上也颇有建树,在海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也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 
     讲座主要简述了秦汉隋唐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相似性。潘行生强调,秦隋虽然短暂,但是却是后来王朝有力的铺垫,为后世王朝的兴盛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近300年的大唐王朝一向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一大高峰,文化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杰出的成就。由于初唐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因为个人喜爱王羲之书法,导致了上行下效。产生了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对盛唐的书法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初唐自上而下“集王学王”的书史现象。实际上,初唐书法并非囿于“四家”,而如隋代一般多重面貌纷呈。藉此潘老先生再次语重心长告诫我们学习书法须打开眼界,破除门户壁垒,知晓“右军之前更有书”,践行上溯下探之志,以求体道而开新局。 
     潘先生又道,篆隶沉寂了近千年后,在唐朝也得到了发展。并结合图例说明,隶书方面的韩择木、蔡有邻、李潮、史惟则是其中的代表,特别是唐玄宗李隆基隶书丰妍匀适,功夫也不坏。篆书方面出了一个自许极高的李阳冰,自以为“斯翁之后,直至小生。”蔡喜、蔡邕都不足数。不过在唐代篆书写的好的不多,他也称得上首屈一指。且用笔劲健圆通、活泼自然,其他李潮、史惟则、尹元凯、季康、瞿令问也擅篆书,但影响不是很大。行书方面写的好的还是颜真卿,代表作有《祭侄文稿》、《争座位帖》比较有代表性,楷书各个时期也是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值得后世学习。特别是《裴将军诗》以汉分为魂,融合诸体,牢笼百态,裴旻剑舞活现于鲁公笔端。欲医草之轻浮,可于此帖中求之”。体现了鲁公晚年不断追寻,求变、求新的历程 。唐代的草书首推"颠张醉素",喜欢喝酒,往往醉后捉起一支笔,外状万物,内抒胸臆, 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襟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是他们的人性留露,乃真性情也。另外,孙过庭专习王羲之草书,笔法精熟,唐代无人能与他相比。本卷纸墨精好,神彩焕发,不仅是一篇文辞优美的书学理论,也是草书艺术的理想典范。卷中融合质朴与妍美书风,运笔中锋侧锋并用,笔锋或藏或露,忽起忽倒,随时都在变化,令人目不暇给。笔势纵横洒脱,达到心手相忘之境。写经书法里也有许多高手,俗话说真正的高手在民间。
     潘先生还说道,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每年还有大量新出土的唐代墓志,风格多样化,有的承接隋与魏 ,有的影响唐宋,可供挖掘的范围之广,是他那一辈书家所不能比拟 ,出版事业的进步与发展,给书法事业带来新的便利,高清原大,近似真迹,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可供才考的东西多了,会形成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坏习惯,切忌戒骄戒躁。继承寐叟与瑗翁一脉书学,破碑帖藩篱,轻名位高低,广开视野拓宽心胸,由上贯下博取古今,永不自满,锐意进取。临习务求眼心手“三到”;学贵有恒,虽工作繁忙而犹践行“两三行主义”。 
     此次讲座,潘良桢先生用近3个小时,多角度、多视角,结合图例为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大家纷纷表示讲座内容耳目一新、受益匪浅,让大家对唐代的书法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讲座期间,潘先生还与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书法研究生们进行了互动交流,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供稿/李敬
编辑/郝东敏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