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文化巴城】巴城北大携手办展,昆曲书法混搭出彩

【文化巴城】巴城北大携手办展,昆曲书法混搭出彩

阅读量:3888676 2019-10-28


曼妙的昆曲和雅致的书法
是巴城珍藏多年的记忆
是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延续
近日,巴城携这两张文化“金名片”来到北京
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展昆曲魅力和书法风采
 10月27日,“昆曲墨韵”——北京大学·昆山巴城书法篆刻展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拉开帷幕。这是北京大学与昆曲小镇巴城携手,弘扬书法和昆曲这两项中国“雅文化”,献礼新中国七十华诞的一项创新活动,给首都带来一道别开生面的文化风景。
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昆曲)传承基地、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昆山市巴城镇人民政府、昆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中国书法家(巴城)创作基地共同承办。展览共展出书法篆刻作品89件,其中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40件,巴城49件,书写内容全部选自经典昆曲曲词,确保昆曲唱词的文学性与艺术性俱佳。
嘉宾致辞
现场,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吴志攀教授致欢迎辞。吴志攀教授介绍了北大一直致力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称赞了入展的北大人有着不是专业胜似专业的劲头。这次与巴城联合举办“昆曲墨韵”展给师生带来美的享受,特别珍惜和感谢地方优秀文化进校园给了师生们的学习机会。
昆山市文联主席王豪在致辞中表示,昆曲、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传承发展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书法,是昆山义不容辞的责任。北京大学、昆山巴城以“昆曲墨韵”为主题探索昆曲与书法展览,进一步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了昆山地域优秀传统文化。此次活动是大美昆曲与书法艺术的碰撞,是经典文学与视觉美学的融合,是昆曲之雅与书法之韵的交流,希望这样的展览能为艺术的跨界寻找到更多彼此的欣赏,能为昆曲的推广助阵,能为昆曲小镇的建设助力。
著名书法家、苏州大学教授、北大校友书画协会副会长华人德作为特邀作者致辞,他给大家讲述北京大学昆曲、书法社团的发起、发展和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人和事,称赞了昆曲雅韵与翰墨交融的策展形式,肯定了参展作品质量,并勉励大家要为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赠送仪式
巴城镇党委委员周晓佳代表巴城向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赠送书法作品。
启动仪式
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吴志攀,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丁洁,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执行会长郭俊杰,北京大学社科部副主任王周谊,国家一级美术师、苏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原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华人德,国家一级作家、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巴城镇书法协会会长杨守松,昆山市文联主席王豪,巴城镇党委委员周晓佳共同为“昆曲墨韵”进北大联谊系列活动——巴城书法篆刻展开幕式剪彩。
此次“昆曲墨韵”进北大联谊系列活动,是巴城推动的一项集昆曲、书法文化普及、宣传、展示、表演于一体的艺术活动。用书法、篆刻的形式来表现优美、雅致的昆曲唱词,使人们在欣赏书法艺术的同时感受昆曲的大美。活动将从10月26日持续至10月30日。10月28日晚上,《大美昆曲,美从何来》昆曲讲座将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由《昆曲大观》作者、国家一级作家杨守松主讲,通过开设昆曲讲座,梳理昆曲的源起、发展和传承的文化脉络,提高人们对“大美昆曲,美从何来”的认知,增进对昆曲源头巴城的了解。石牌小昆班也将带来《西厢记·佳期》《花木兰》《牡丹亭·游园》等精彩折子戏,展示“百戏之祖”昆曲从“新传”到“薪传”的文化传承。
近年来,巴城镇通过理念的深化、政策和措施的完善,在生活中弘扬,在实践中振兴,在非遗的抢救性挖掘保护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让文化瑰宝在昆曲源头薪火相传,更具活力。
昆曲的源头在巴城。“百戏之师”昆曲在这里完成了“昆腔前身—昆山腔—昆曲—昆剧”的华丽演变。为擦亮这张名片,巴城镇坚持做好昆曲的保护、传承与弘扬,并努力把昆曲融入生活创新发展,融入旅游转型发展,融入规划特色发展,使得美丽的阳澄湖与婉转的水磨腔相得益彰。2019年,巴城镇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昆曲)”。
近年来,巴城先后成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小梅花(昆山)培训基地”“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传承基地”“上海孔子学院工作联盟昆曲文化传播基地”“中国昆剧院团联盟演出基地”“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生源基地”,不断推动昆曲的传承发展。
在擦亮昆曲文化名片的同时,巴城也非常重视书法之乡的建设,依托中国书法家巴城创作培训基地,巴城坚持举办各类书法篆刻培训班、书法展览、书法沙龙、书法惠民走基层活动,打造了一批书法活动品牌,提升了会员创作能力。目前巴城有4位中国书协会员,38位省书协会员。2000年,巴城获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书法)”,2008年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书法)”。
近年来巴城成功举了“阳澄湖杯”中国民间书画特色艺术之乡书画展暨民间艺术之乡建设论坛、“大湖风”中国首届名湖书法联展、中国书法基地联展、巴城-浦口创作培训基地书法作品联展、“同心?同行”海峡两岸迎中秋书画展、“玉山高会”昆曲小镇·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第十一届江苏省新人书法篆刻作品展”等十多项重大展览活动。
巴城还通过举办惠民演出、非遗展演、重大文化活动等多种方式,以精彩纷呈的活动,让广大群众在“静态”和“活态”的文化遗产中穿行,完成了一次次传统与现实的对话,古老的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出新的光芒。
为提升群众的艺术水平,今年以来,巴城开展书法、昆曲、民歌、竹笛等各类培训794次;依托巴城老街昆曲名家工作室开展各类昆曲讲座16场,网络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超80万。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及展示活动,给群众送去丰富的传统文化大餐,充分展示了巴城非遗保护成果和独特魅力,成为巴城非遗传承发展的生动写照。
为扎实做好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多措并举,扎实有效地推进巴城的非遗保护工作,昆曲、书法、民歌、青团制作工艺、竹笛、竹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巴城多元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特色品牌,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老百姓的身边,非遗在当下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目前全镇共有6个各级“非遗”项目,其中江苏省级项目1项,苏州市级项目1项,昆山市级4项;有各级传承人5名,其中苏州市级传承人2名,昆山市级传承人3名,基本建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富有活力的代表性传承人队伍。
面对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资源,巴城倍感责任重大。切实保护记载着人类技艺传承的文化“活化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巴城人责无旁贷、时不我待的使命担当。此次的“昆曲墨韵”进北大联谊系列活动,是弘扬昆曲大美的创新实践,是宣传、保护和传承昆曲、书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益尝试,是院校与地方共同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的大胆探索。活动必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昆曲小镇建设发展。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活态呈现的主体内容,曾经冷清的“非遗”正被赋予越来越重要的文化使命。非遗不是原封不动的固态保存,只有融入生活,创新发展,才是非遗活态传承的最佳方式。
不忘初心,砥砺前进
巴城将不断提高文化传承发展水平
为坚定文化自信、打造昆曲小镇
作出新的贡献!
部分内容来源: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镇文联、文体站
编辑:陈心怡
审核:吴叶  吴旻  沈开弟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