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体验登上云霄吗?
想成为世界之王吗?
如果踩上一块跷跷板就可以获得机会
你愿意吗?

我高一,有不稳定的倾向很久了,直接确诊的就是双向。也没有很意外,就像是冥冥之中早已知道的。
印象最深就是有一天雷雨,我直接动了刀子,没有听课,就一边自残一边写作。但他们说那是极有感染力的作品。我似乎觉得灵感和痛苦是有关联的。
有时我拒绝吃药,甚至怀念犯病的感觉,因为压力真的太大了。我总觉得自己应该做的更好,但是现实是我可能真的一下子做不到了,这让我有些无法接受。也有时,我希望自己好起来,像这个年纪的其他女孩一样生活。但其实我本质上是不屑的……我感到不安,愧怍。
自残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痛的感觉,反而觉得很舒服,因为注意力不再是头脑中那些东西,而是我自己了。哪怕是接受了治疗,我也依旧不得不强烈控制轻生的冲动。我想我想死是因为太想好好活下去了,但太辛苦了。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希望一天比一天好。他们都说这个病是可以控制的。

这块看似神奇的跷跷板
一边是压抑与消极
带着极其强烈的自杀冲动
无论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
把所有无意的举动解读为恶意的中伤
狂买,暴饮暴食,轻率的性行为
……
一边是兴奋与狂热
拥有了上天入地的魔法
比吸了LSD还充沛的活力
瞬间化身为这个世界上最靓的仔
话唠,思维跳跃,无限的畅想
……
这跷跷板踩到哪边,全凭运气
与此同时
你也将收获兴奋来临时
无与伦比的快感、变成天才的机会
但也将承受低潮时的痛苦与无助
你愿意踩上这跷跷板吗?

然而不管我们愿意与否
这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情
日复一日地守候着情感上的爆发
再克制住自杀的冲动
还不可避免地造成人际上的危机
而遭受这些折磨
因为我们确诊的,是双向情感障碍
40%的停药复发率
20%的自杀成功率
使双向情感障碍在若干精神疾病中
脱颖而出
哪怕只是在电视上看到了招手的小男孩
也有双向患者看出了这是自杀的告别
它已是终身患病率10%的常见疾病
本就不确定的发病周期和痛苦的发病过程
更会对亲近关系的巨大情感伤害
可哪怕是这样
它对于众人却依旧陌生

诊断的困难,患者自身所受的折磨
本就使承受到达了巅峰
而国内存在的狭隘偏见
对于精神病集体的轻视和不理解
或许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只需在百度上键入关键词
便可见以下推荐
而这个病,在小圈子里还有个不错的别名
天才病
虽然比不过阿斯伯格综合症这正主
但大多数双向患者
都体验到了和天才一样飞升的感觉
大家也都认为
这病的患者“普遍具有某种天分”
就像是天杀的上帝在你的血管里
打了针兴奋剂
给了你点什么边角料的天赋
却安置了一颗定时炸弹
把极不确定因子埋在身边
在那无比特殊的几天,一切都是没有定数的
你不知道自己是否痊愈
不知道下一个浪潮什么时候到来

有时从工作学习,到娱乐生活
没有什么是做不好的
只觉得时间不够多,正当得意洋洋时
便被下一个浪潮扑倒了
在痛苦病症之下
那思维活跃的巅峰期
也导致了它庞大的患病人群中不乏伟人

起草《自由宣言》的杰斐逊

Gay里Gay气的大诗人拜伦

画向日葵又玩妓女割耳朵的梵高

美丽动人却深陷婚姻不幸的费雯丽
他们都深受双向残害
却依旧迸发出了自己的光彩
现代的医疗措施
让控制双向轻而易举
但药物也会多多少少阻碍思维的运转
因此自然也有患者,为了追求灵感和刺激
私自断药,一享发病时的痛苦的快感
他们所体验到的深度和强度
是他们创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是病态的,又是崇高的
而这些涌起的才华
却也不过是这病本身的附属品
再怎么天才,最终还是把重点落在“病”上
与其把创作作为说辞
不如咽下口中的丙戊酸盐
只是天才恰巧生病了,并不是生病造就了天才
“因为有才,才有思想
这思想不被人理解,故而生病”
而其他人要做的
只是安静地守候他们就足够了
也不需要通过这极端的方式
毕竟这还是病,无论是什么病,都要治
对于这令人无可奈何的病症
我们只能说
“快点好起来吧”
END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